辰溪融媒8月6日讯(通讯员 张遥)8月5日,湘潭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继续深入调研,重点聚焦政策实施对个体养殖户的实际影响,并探索政策引导下生态意识与生产行为的协同演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辰溪县近年来将稻鱼共生系统作为特色农业重点培育,相继提出土地流转规模化、种养生产标准化、企业经营品牌化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培育稻花鱼产业扶持奖励办法,旨在通过技术培训、设施补贴、品牌建设等组合拳,推动传统农耕技艺向现代化生产转型。
在仙人湾瑶族乡千丘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相关干部的指导支持下,社会实践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户开展深度调研。团队成员深入养殖基地,实地测量水质指标、观察水稻长势,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政策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评估种养户在政策引导下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成效。与养殖户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其生态意识从“被动遵守”到“主动维护”的转变过程。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变化,与养殖户深入交流政策带来的实际改变。
调研显示,政策实施成效显著:获得补贴的农户收入明显提高,标准化种养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参与品牌建设的农户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引导下,农户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主动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觉维护田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农户比例大幅提升;生态农产品溢价机制有效强化了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这些发现印证了昨日调研中观察到的“政策赋能”效应。然而,有不少小规模养殖户表明,在资金获取、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仍面临困难,这为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此,实践团认识到: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构建“意识-行为-效益”的良性循环。实践团将系统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同时,结合对千丘田村的整体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助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责编 熊瑶】
(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