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理论学习专题>读有所得>正文
浅谈如何发挥网络在政府效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县科技局    作者:米文琼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07-09 09:58: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网络以其直接、快速、公开、互动等优性,成为一种畅通诉求的渠道,一种监督政府部门的有效载体。如何利用舆论导向,正确发挥网络在政府效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就如下几点进行浅谈。

  一、网络建设所体现的积极作用

  一是搭建了民众与政府沟通的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同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使得互联网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民意、关心民生、改进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平台。

  二是国民的言论自由得以完整体现。一直以来,西方一些反动分子总是质疑中国的人权与言论自由,妄图以此惑乱人心动摇我国国体。对于言论自由,各国的做法可能不同,但遇到的问题是共同的,既不能放任言论自由,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也不能在国家利益的幌子下侵犯和剥夺公民的宪法权利,问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一个度。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政党在处理国家安全、利益与表达自由的关系上,广开言路,倾听民心,了解民意,以此体察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为民办事中的党风政风问题,国民也可以通过网络畅所欲言、揭露丑恶、抨击不公。

  三是群众切实行使了监督权。随着政府对互联网舆论管制的放开,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提倡,已经足够看到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崭新未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的步伐已经在稳步向前。近年来,政府大抓反腐倡廉活动,大搞党风政风建设,切实推行网上公开,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特别是中央和各地各级政府、纪检部门开设的网络举报网站,更是为广大群众监督、举报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现象提供了方便,使得每个网民都成了记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将信息上网传播,其即时性、全时性、互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四是政府部门更为民主与开放。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力量,渗透到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网络舆情,政府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本着群众观点,用这个观点来看待历史和现实,主动了解民意,主动把人民群众想说的话、想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回应,做到不封杀、不逃避,积极应对,正面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民主与开放的进程。

  二、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政府效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体现民情民意,还直接开通了民众监督政府的渠道。但同时,网络也因管理疏漏、把关不严等问题,常常被一些抱有特定目的的反动势力所利用,他们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鼓吹西方反动势力,导致民众思想混乱,妄图颠覆国家政权;其次,有些网民不顾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在网络上胡作非为、招摇诈骗;再者,一些心理阴暗不健康之人,以网络为个人泄私愤的平台,歪曲事实、造谣生事,扰乱了网络秩序,破坏了和谐氛围。

  三、如何正确引导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如何有效抵制网络所存在的负面影响,正确使用网络,利用舆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笔者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与时俱进,科学利用网络提高执政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逐步壮大的网民群体正在成长为最强大的草根力量,其思维和行为对社会思潮和大众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网络背景下领导干部问政、执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努力适应时代要求,深刻认识网络,主动适应网络,迅速融入网络,充分运用网络,上好“网络课”。 首先,要学会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保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处置网民意见和要求,以及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等方面的能力;然后,要及时回应,通过坦诚沟通、平等交流,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保障民意诉求的表达顺畅无阻;最后,要善于引导,就是善于把握网络舆论先机,激浊扬清,趋利避害,推动形成主流网络舆论,确保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清正廉洁,合理利用网络重建公众形象。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这对于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反腐倡廉、整顿干部作风建设中,大批高官相继落马,网络报道快捷迅速,这些腐败的泛滥,官员的道德形象已经大打折扣,公众对其作为不信任,官员任何有异于常人的举动,都会被公众做负面解读。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痛定思痛,照镜子、洗洗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弯下身去,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公众对自己的信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已经显得陈腐,不需再多讲。但官员们必须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的信任,如果失信于民,动辄被“痛批”就无法避免。

  三是客观公正,正确利用网络促进社会进步。网络,确实为我们的言论自由增加了一条途径,好途径要用好,否则,用滥了用偏了,敲打敲打键盘,用鼠标点击几下,发泄一番,玩玩儿,倒不如没有的好。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不明就里的愤怒,岂不浪费唾沫害死脑细胞?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问题,而不能因为干部队伍出了不少的贪官污吏,就把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看成是贪官污吏了,做一个跟风不自我的人,这样是不行的。另一方面,面对网络舆论,我们不能人云也云,要有一个会分析的头脑,辩证地、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以正面、积极的态度提出问题,指出不公,正确履行公民的监督权,合理利用网络督促社会进步,为建设我国富强、民主的小康社会而尽一份力。

  四、积极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一支舆情队伍。正面的网络舆情是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而虚假、负面的网络舆情是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不良因素。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扩散快、影响力广泛、偏差性等特点,特别是负面网络舆情具有“放大作用”和“滚雪球效应”,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将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如不及时回应民众提出的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把网民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测、处置和引导能力,是推进政府效能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公信力的有效方式。

  加强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建设是加强组工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保障,只有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网络舆情应对队伍,才能有效应对组织部门网络舆情,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上舆论环境做出贡献。

  【责编 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