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新闻>正文
一位北京教师与“娃娃”的不解缘
来源:    作者: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01-26 09:48:27

一位北京教师与“娃娃”的不解缘

 

怀化小记者来基地参观

 

  红网辰溪站1月26日讯(记者 陈菲菲)依依青山,潺潺流水。在辰溪县火马冲镇兰山湾村的兰山半山腰上“隐匿”着一个使用面积超过7个足球场的天然溶洞。走近一看,只见偌大的洞口已被整齐的红砖进行封顶,洞口附近排列着3间新砌的平房,生人来绝对想不到溶洞的入口就藏在这小小的平房中。洞外10余平米大小的平地被修整成一个小院子,周围茂林修竹、泉水叮咚,仿若世外桃源。

  其实,这个“世外桃源”是一个娃娃鱼生态养殖基地,祖籍辰溪县石碧乡的基地主人刘辉是一位在首都北京执教多年的教师。30年前,刘辉因为“娃娃”第一次走出深山,30年后,又因“娃娃”再入深山,演绎了一段与“娃娃”的不解缘。

  走出深山教“娃娃”

  1967年,刘辉出生在辰溪石碧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中三个兄妹中排行第二。为了摆脱贫困,刘辉励志要走出大山。1984年,初中毕业之际刘辉顺利考入了芷江师范学校,3年后,被分配到辰溪县孝坪镇煤矿子弟学校任教。

  为了教娃娃,刘辉虽然走出了小村庄,但他却并未满足。想要去到更大舞台的刘辉,1993年毅然辞去了工作,南下到广东省茂名一中应聘,并被顺利录取;因表现突出,2004年又辗转到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实验中学担任政治教学。因教娃娃一步步走出深山的刘辉越发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尤其是对农村娃人生的重要性。

  怀揣着萦绕在心头多年的“秘密”,2010年,教书育人大半辈子的刘辉在近退休的年纪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回乡创业。

  再入深山养“娃娃”

单独饲养的娃娃鱼鱼苗

 

基地娃娃鱼

 

  经过多番考察后,刘辉决定充分利用家乡好山、好水、多溶洞的自然条件,发展娃娃鱼养殖产业。为了找到合适的养殖场地,一年时间里,刘辉的足迹遍布了全县19个乡镇,100多个村庄。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选址途中,刘辉发现火马冲镇兰山村半山腰的兰山洞因温度恒定,且临近兰山泉,是娃娃鱼养殖的最佳选择。

  在当地政府及畜牧水产等部门的沟通协助下,刘辉与该村签订了30年的租赁合同,兰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地开花,兰山洞的开发工程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因山洞位于半山腰,山路狭窄,挖机设备无法第一时间上山。于是在开采初的一个月里,刘辉和2个工人每天一大早就拿着锄头、铁铲上山进行人工开采,渴了,就饮山泉水,饿了,就啃早上从山下带来的糍粑。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开垦,原本杂草重生的溶洞成功“转型”为娃娃鱼养殖基地,其内建有4个蓄水池、5个仿生态大池、600多个商品鱼养殖池,同时通往溶洞的600多米山路也得到了畅通,从张家界、湖北恩施等地引进的200尾娃娃鱼苗正式入住“新居”。

  创业成功助“娃娃”

  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回到大山艰苦创业,在别人眼中刘辉的“瞎折腾”,却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在北京工作的妻子拿出了家中的积蓄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外留学的儿子也趁假期来到基地帮刘辉出“劳力”。

  如今,三年过去了,刘辉的养殖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长成的1200多尾娃娃鱼也成功找到了“婆家”,不日将分批运往广州、上海等地的餐饮及制药市场。据刘辉介绍,其基地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300万元以上。

  追逐财富,对很多人来说是对权力和地位的仰慕使然。而在刘辉眼中,获取财富却是为了心中的一份爱。“作为一个农村娃,我深知读书考学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重要途径,我之所以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有更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完成求学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刘辉向记者透露推动其创业的“小秘密”:等基地正式盈利后,他将在银行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专门资助辰溪的农村娃娃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