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新农林,贫困户们在给油茶苗进行修剪。)
“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7 月初,一场由辰溪县孝坪镇村民们“点单”,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买单”的助农服务志愿活动在位于中溪村的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如火如荼举行,活动既有红歌齐唱和传统表演,也有小品和民俗社塘木偶戏的演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精彩的节目,让观众舒心不已。
“我就和村里提了一下,没想到他们真的来了,节目好看咧。”观看人群中,有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是永新农林的工人,同时也是中溪村村民,杨转付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自己是年前开始来到农场工作的,做了半年了,收入1 万多元。“家门口就业,工作轻松,按时发工资,我觉得蛮好。”这段时间工作不多,她就和村民向村里反映,希望能在工作之余看到一些节目表演,放松一下,没想到真的就派人来了。
说起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孝坪镇乃至辰溪县都是大名鼎鼎。该村所在的原板桥乡(后撤销并入孝坪镇)煤炭资源丰富,在上世纪90 年代素有“金板桥”之称。随着国家、省、市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重大决策部署,辰溪县所有煤矿全部关停,曾经的煤矿人纷纷转型,另谋出路,印先永就是其中之一。
印先永曾是一名正儿八经的“煤矿人”。1989 年,他来到辰溪煤矿狮子山工区,成为掘进队的一名工人,后来历任杉木溪工区机电队组员、班长和队长,直到后来成为辰溪县杉木溪煤矿矿长。
2017年,从事煤炭行业近30年的印先永于当年10月决定关闭煤矿,转型发展农业产业。
“因为我对苗圃情有独钟,在2009 年时就创办了一家苗圃企业,并于2015 年成立了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煤矿关闭后,印先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并将永新农林公司迁址到杉木溪煤矿,充分利用煤矿的硬件设施。在政府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印先永克服土地流转、技术短缺等困难,终于实现由“黑”转“绿”的华丽转身。
“我来这做工已四年,这里离家近,月工资2500 块,对我的帮助很大。”59 岁的曾凤英是中溪村村民,和丈夫都患癌多年,因病成了贫困户。2015 年7 月,得知曾凤英的情况后,印先永将其招至苗圃基地做工,使其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随着印先永的“绿色”产业越做越大,他帮助乡亲致富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如今,永新公司的苗木行销周边县市区及贵州省,油茶苗年销售收入达1.3 亿元,解决了中溪村及周边村民就业215 人,其中贫困户72 人。公司还与全县10 多个乡镇1500 名贫困群众签订了直接或委托帮扶协议,年分红30 余万元。
在相隔几公里外的千里坪村,几千亩的蔬菜基地里绿意盎然,工人们正忙着把即将上市的蔬菜采摘下来,运往周边的各个县市。
据千里坪村的老人们介绍,千里坪蔬菜基地在抗战时期曾是芷江机场的战备机场,由美国飞虎队修建而成,抗战结束后,这块5000 余亩的大平地便被当地的村民用于种植蔬菜,由于周边没有工厂企业,土壤、水源、大气环境十分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很多村民便耕耘于此。上世纪90 年代初,许多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被逐渐闲置。当地虽然成立了很多蔬菜合作社,但各合作社单打独斗、信息不畅,造成蔬菜品种杂乱,品种规模较小,销售渠道不畅,销售价格偏低,菜农的积极性一天不如一天。
为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2008 年11 月,以熊铁生为首的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了千里坪无公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瓜果种植。
“合作社提供的农药、化肥、种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再加上县农业等部门的帮忙,社员们的热情都很高。”合作社副社长、种植大户黄生堂表示,除了拥有一支12 人组成的蔬菜专业销售队伍,该社还有一辆冷藏车,可以将当季蔬菜销往外省,销路不成问题。
目前,合作社有种植户380 户1867 人,种植蔬菜面积超过6000 亩,并于2016 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园”,是远近闻名的优质蔬菜基地。
“现在我们的蔬菜都是种两季,还有很多套种的蔬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不成问题。”黄生堂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还将把更多的闲置土地规划进来,继续扩大规模,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产业链,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助力新农村建设。(本报记者 龚彦 通讯员 毛文建 郭泽华)
◆【蹲点手记】
新面貌孕育新希望
辰溪是产煤大县,曾是湖南省20 个产煤重点县之一,孝坪镇更是全县产煤的中心区,过去许多家庭,无论男女,都有过“钻洞子”的经历。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地的人们逐渐走出矿洞,重新回归山林,昔日煤渣遍地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不再是空谈。
依托龙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孝坪镇的村民们都在田间地头找准定位,辛勤劳动,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生活富足、文化丰富、邻里和睦,新生活的多姿多彩孕育出新时代的崭新希望。迎合时代转变,这个煤渣遍地的“黑”土地,重新焕发出绿色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