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辰溪站6月27日讯 “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6月26日18时20分许,看着自己房子的架空层被村里灾后恢复小分队冲洗干净,辰溪县潭湾镇石牌村村民姚源源握着队长、村支书杨清欢连忙道谢。至此,经过一天一夜奋战,遭遇洪水的石牌村1500余米村道、7户民房被清理干净。
“老三,再检查一下抽水泵,今天无论如何要把码头上的淤泥给清理掉。”6月25日中午12点,杨清欢看到洪水开始有消退的迹象后,马上通知了村里9组组长周世全,成立了灾后恢复的小分队,赶在镇政府的安排部署前,开始了整村的清淤和清洗。
而记者赶到时,队员们正在码头上干得热火朝天,这个由民兵应急分队、村支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40人组成的灾后恢复小分队,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
石牌村地处锦江河畔,多条村道被洪水淹没。村里的码头是潭湾镇7个码头中客流量最大的一个,每天至少有400余人要通过此码头过渡到华中水泥厂一带,码头的清淤工作关系到该村1860人乃至潭湾镇45000人水路出行的安全与便捷。
“清淤工作和退水是息息相关的,水位一旦退得太低,清淤工作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所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这是石牌村三组组长张世杰总结的清淤经验。今年已经66岁的张世杰是土生土长的潭湾人,也是石牌村灾后恢复小分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由于房屋所处的位置地势较低,他每年汛期都与沅江河的水在做着斗争。每当洪水来临时,他便带着妻女以及年近九旬的老母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村里的邻居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而知恩图报的他则在每次的灾后重建中都带领着组员冲在最前头。
“为了确保安全度汛,他们从12点就一直在冲洗公路、码头以及老百姓的住宅,连续的奋战,有的人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太令我感动了。”下午,潭湾镇镇长吕叔华得知情况后也一直陪着他们,看到村民们如此积极,他十分动容。
“我们现在要根据水位来,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搞到哪里,一定要一次性搞好,没有时间规定,等水退到常规水位,我们就可以休息啦。”民兵应急分队队长张杰站在一尺深的淤泥里,一边挥着铁锹,一边跟身边同为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唐红成说着。
“我说路怎么都通了,原来是你们搞的啊。”晚上11点,有几位村民骑着摩托车经过码头,或许是被队员们热火朝天的干劲所感染,也加入到了清淤的队伍中,原本昏暗的码头,瞬间被几盏摩托车等所照亮,清淤进度又加快了一些。
26日凌晨0点,码头的水没有了消退的迹象,队员们陆续收起了工具,准备休息调整,等到凌晨3点,再来码头继续工作。这时,村口小卖部的老板覃晚珍正端着一大盘方便面向队员们走来。“队员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刚才听说他们有的还没吃饭,我就想弄点吃的给他们,接下来他们还要继续工作,别的忙我也帮不上,就为他们搞好后勤吧。”覃晚珍说。
截至6月26日0点30分,石牌村应急小分队已经完成了3、5、6、7、8、9组700余米通组公路清洗,5户受灾村民的房屋清淤工作。码头的水位由于还有十多米还未退去,队员们商量好分组轮流每一个小时来到码头查看一次,只要水位下降,他们便马上开始工作,争取在第一时间完成码头清淤工作。
“水退了,大家起来开始清淤!”27日6时30分许,到码头查看水位的党员张杰逐一叫醒清淤队员。7时许,40多名队员准时出发,前往河边的道路清淤。
中午,队员们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冒雨干到18时20分许,完成了余下的800余米村道的清洗,张太勇和姚源源2家房子的清洗。但码头还未露出水面,队员们还在等待,等待洪水消退……
记者手记:在回县城的路上,天空又飘起了丝丝细雨,看着蔓延到公路边的洪水,让我想起了临行前他们就着摩托车的灯光一边吃面一边商量着接下来的工作时的场景。对于石牌村的队员们来说,这或许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对于群众来说,队员们则是保障一方安全的坚实靠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学一做”,彰显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责编 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