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悠远的龙门溪
来源:县财政局    作者:周昕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7-05-15 10:34:49

  听了龙门溪的经典传说,让我产生了一波寻访龙门溪的冲动。夏初,笔者邀请了二位文友一同追踪了她的行经,领悟了她旖旎的风光,寻觅了她的千古流传。

  龙门溪是辰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雪峰山西北麓的一个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中,集大山众多的泉水叮咚、涓涓细流而汇成这条奔腾的溪流,途经长田湾水库后流入中伙铺、梅洲、松林溪、金家坳和安坪,于安坪镇王家洲跃入辰河(即锦江)。

  我们从王家洲出发,逆流而上。在通往金家坳的途中,眼前的是一幅幅秀美风景画,碧水如镜,青山倒影在水中,山水浑然一体。时至夏初,水丰草肥,鸟儿在山谷婉转鸣唱,水牛在溪畔默头吃草,俨然一派闲适、宁静的农家图画,让人感觉到步行龙门溪,人在画中游。

  登上三脚岩电站水坝瞭望,那蓄积五六丈深的碧绿大溪,娴静地躺在势如斧削的山坡之间;鸟瞰水面,眼前是穿行山间的一根蜿蜒绿带,留意熟视,迎接我视线的是鳞光闪闪。走进细视,一群群游鱼伴着清清的溪水戏嬉,天空遨游的白云和两岸墨绿的山林清晰的倒影于水中,和谐极了。一丝凉风吹入水面,层层涟漪泛起。眼前的山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不自禁地挥动神彩的画笔在硬纸上勾勒了一幅“三峡风光”。

  进入梅洲,溪中那七十三级跳岩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难想象到当年龙门溪水运的重要和梅洲的繁华。走过梅洲,两溪岸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溪涧流水叮咚,溪底丰茂的水草随波飘摇。溪水面不宽,恰似一条缀玉的带子淌在密匝匝的山窝里。沿溪前行,两岸有丰富的古文明遗迹和文化遗存,有石达开途径的翼王谷,义王雷永牯故里。让人不难发现龙门溪是一条集雄秀清幽、飞禽走兽于群山,融桥船、跳岩、石碾、岩洞和清泉于一体的山溪。

  龙门溪自古名扬天下,在《大清一流志》中,曾把它列入全国名胜之中。远古时,龙门溪人用筒车车水灌田,用水碾米,用渡船过溪。龙门溪上只有一座古桥,解放后,龙门溪人为了方便出行先后在溪上修上修了六座大桥,其中中伙铺三座,梅洲一座和王家洲两座;当地人还充分利用龙门溪水急落差大修了三个水电站,上游是龙门溪水电站,中游是三脚岩水电站,下游是安坪水电站。三个水电站给溪两岸的不少乡村带来了光明。建电站以后,这里溪水加深,溪面变宽了,龙门溪里便跑起了船,给沿溪两岸人们的出行和货运带来了方便。

  值得称奇的是龙门溪被列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动物娃娃鱼(大鲵)自然生态保护区。此溪岩洞多,洞中多清泉,自古溪中多鲵,每到夏夜这两栖动物就上岸,于大岩石上或大树上纳凉,鸣叫声如婴儿啼哭。在1982年,此溪上自长田湾水库下至梅州30公里被辰溪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娃娃鱼野生保护基地,曾引起联合国的关注。

  最值得一说是龙门溪的人文故事。1861年9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自桂南北上湘西,在怀化榆树湾与清军交战,兵败撤退进入辰溪境内,沿龙门溪而下进入辰河,由沅水转湖北入四川……

  传说康熙37年,南方干旱严重,稻田成片火红,不少庄稼颗粒无收或二三成收,饿死了不少人。芷江有对夫妇为了求生,带着孩子从芷江沿路乞讨来到中伙铺,在龙门溪过渡时等了很久很久,一家人肚子饿得都受不了了,小孩起初大哭,最后饿软了没有了哭声。夫妻俩含泪忍痛将小孩放在龙门溪流云寺旁的杨梅树下,然后上船过渡到对面中伙铺边乞讨边观察。傍晚,寺中的老和尚去挑水时,发现寺边的杨梅树下有一小孩,小孩身边附有小纸条书有生日和名字,名叫陈廷庆。看他衣衫破烂,老和尚就知道这孩子是大灾年里穷人养不起丢下的。老和尚好心把他收养后,这对夫妇便恋恋不舍离开中伙铺。在寺里,老和尚每日让他打水扫地。老和尚见他聪明能干,就教他识字读书。

  陈廷庆长到13岁那年,有一天,京城来了一位大学士带着女儿去云南监考,路过中伙铺流云寺时,便叫停了马车上山拜佛。拜谒完,天已黑,老和尚留宿大学士。学士女儿与陈廷庆年龄相仿,她来到寺里与陈廷庆一见如故,相当投缘,象兄妹一样无话不谈。第二天早上,大学士准备离开时,女儿突然向父亲提出,把廷庆也带上,路上好有个伴。学士同意了女儿的要求,便对老和尚说:“我欲把你的爱徒带至云南,不知大师意下如何?”老和尚看了看陈廷庆对学士说:“大人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看上愚徒,徒之福也。看来廷庆是有福之人,定会平步青云,随你左右,我也倍觉放心。”

  陈廷庆离开后,老和尚没了牵挂,他越来越专注龙门溪石桥修建。他不顾病痛远走他乡,四处化缘。

  20年过去了,他化来的钱及善男信女来寺所捐款都不足修一个桥墩。他感到很苦闷,但他却不愿放弃,立志在死之前完成自己的心愿。有天,中伙铺街上来了一乘八抬大轿,前有鸣锣开道在前,后随兵勇护卫,一大群人簇拥着,真是威风。径直朝流云寺走来。老和尚认为大人物烧香来了,赶忙迎了出去。一个威武的年轻大官从轿子里下来,走上前去,在老和尚面前跪了下去,合手跪拜:“师傅还认识我吗?”

  “愚僧目拙,确有不识,还望见谅。”老和尚觉得惊奇一边扶起官人一边摇着头回答,“何以下跪,呼我为师?”

  官人说:“我就是你二十年前的小徒弟陈廷庆,现在辰州府做知府,今特来拜望师傅。”

  老和尚一见徒弟如此有出息,心中万分惊喜,忙把陈廷庆带进寺里。师徒见面,格外亲热。陈廷庆在寺里一住就是七天,真是舍不得离开师傅。只是因公务缠身,他又不得不对师傅说:“我明日要回去了,师傅对徒弟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

  老和尚想了想说:“老衲无所求!只是这溪上木桥常遭冲走,行人往返极不方便,如今你主政一方,如能在此修座永远冲不走的石桥,造福百姓就好!”陈廷庆听了师傅的话,当场表态:“师傅都能为民着想,徒儿更应如此!”

  回到府里,陈廷庆便立即筹措资金,他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拿出来后还觉得相差很远,便奔赴贵州争取岳父大人的支持。他岳父为朝廷大员,给了他不少银两。款筹足后,他很快就安排了当地乡官组织人马开工修建了。开始在观音洞那里挖桥基,晚上就有人在半空中大喊:“桥基不在此地,还在下面!”工头就把桥基下移至溪边码头那个地方。开挖后,晚上又有人在空中喊:“桥基不在此处,还在下面二十余丈!”工头又把桥基移到下面二十余丈的地方。

  桥基确定后,上工的300多人就分三伙,一伙人挖桥基,一伙木工专备料造架,99个岩匠就专注地在溪边天天打岩。

  踩桥典礼在两年后举行。来了不少达官贵人和德高望重的人,辰州府台陈廷庆亲临现场,提笔书写了“龙门溪桥”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并叫石匠刻在桥头的石壁上。如今这四个大字还清晰可见。

  在中和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三座大桥。20世纪90年代,随着s223线扩宽改直,在龙门溪古桥上面200米处又修了一座新桥。21世纪初,随着娄怀高速的建设,在古桥下面80米处游又建了一座高速公路桥。如今南来北往的车辆都从二座新桥过去,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老石拱桥便成了中伙铺人的人行通道及文物。然历史的痕迹却深深地刻在这块土地上,古桥的建造和不平凡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念想。这一个个不凡的神奇故事,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让当今的人们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和知恩图报……

  龙门溪山清水秀,悬崖岩洞比比皆是。两岸植被很好,杉树松树铺天盖地,参天耸立。不能种树的悬崖陡坡上也是遍山毛竹和野生枫木,环境十分优美。尤其是白鹭成群,成百上千筑巢栖息于杉松林子,飞翔于空阔溪谷,更是美不胜收。

  走完龙门溪,我的心无法平静,沉思中我似乎又听到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清清龙门溪,风光很旖旎,溪中岩洞多,水见娃娃鱼,荡桨溪水里,心中起涟漪,龙门溪,龙门溪,梦里时常梦起你。

  悠悠龙门溪,故事很传奇,桥头雕文多,呈现古文明,修桥为报恩,美德后人继,龙门溪,龙门溪,歌里时常唱起你……歌声在溪涧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