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先贤马公武(序二)
来源:    作者:涂德军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6-10-21 16:02:47

  不久前,我接到马公武嫡孙马文穆先生的来信,信中称:“在您的《绵绵英魂谁继》与邓宏顺先生所著《铁血湘西》两文影响下,应辰溪县委统战部的要求,现收集我爷爷生平资料告一段落,目前进入整理、拼接过程,感谢您在文中为马公武鸣屈。”我便记起,2013年8月,在亲友、辰溪县委及湖南大学的共同推动下,举行了族伯涂西畴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并编著了专集《此生何求》。书中主要收录了伯父生前晚年对自己在辰溪地下党及湖南和平解放时期活动的历史回忆,于我触动很大,使我对伯父的人生、对家族史、对家乡辰溪历史都有了新的启蒙及认识,我因此写下了《绵绵英魂谁继》-文。在这次梳理伯父个史之时,特别是读过伯父关于马公武案的证词,我也初识了马公武先生。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并未走远,然而,岁月无情,历史蒙尘。于是,我在感慨对于历史记录与抢救的意义时写到马公武。“比如,辰溪名流马公武是开明绅士、进步人士、是历史有功之人,但我在县志上未看到相关记载。”

  家乡辰溪,“屈原行吟地,大酉藏书处”,山水钟灵毓秀,人文绵远流长。但历史另一面,湘西山高地险,疆僻民穷,经济文化落后,素为荒蛮之地。尤以近代,盗匪猖獗,民不聊生,一部近代史,仿佛只给人留下了湘西土匪的话题。当我从伯父的个史回忆以及邓宏顺先生的《铁血湘西》重新认识了这块热土时,我为自己作为后辈对历史的无知与迷失感到羞愧,也因此对生长于斯的先贤们如伯父、马公武等,更增添了几份敬仰与神往。

  伯父与马公武先生都是活跃在近代辰溪的重要历史参与者与见证人。尽管两人的人生轨迹不一样,但有很多交集;尽管角色不同,但都代表了所处时代的社会正能量。然而,相对而言,马公武先生的一生更为复杂而特殊。①、他求学、从军、反蒋、回乡,创业、慈善、英年早去,人生浮沉,命运更为跌宕不平。②、他抗战及解放战争这段重要历史时期一直在辰溪,是他人生的高峰,成就、贡献很多,但其身份主要是乡绅、社会贤达人士。⑧、他从军是国民革命军,解放时被错误镇压直到改革开放后平反,因此,在较长的左的意识形态时期,对待他的历史问题就不只是遗忘,还有掩饰、曲解。以致今天寻找、还原他的历史就更为困难,但同时,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家乡的历史有些关注,之所以如此,有两件事于我影响、教育颇大。一是崔永元的口述历史。崔永元辞别央视,在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掀起了我国一股口述历史的新风。口述历史是指通过走访历史现场,采访现存历史当事人或见证人,收录他们的回忆及原始资料,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呈现历史,记录历史。因为历史老人与场景正在消失,故口述历史旨在抢救历史。二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今年在大陆的一个演讲:《倾听一个人记忆》。她从追忆自己的家史、追索父辈的足迹出发,呈现时代的历史变幻,阐述个人史、家族史在历史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她说,国史是一张大网,个史是织成这张大网的一根根细线。属于每一个人的历史都应是从家史、乡史、县史出发,去寻找大历史中的位置。

  我与文穆兄素昧平生,因为我的拙文相识,之后互有信息往来,他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印象。一是他对家族的爱护与担当。他出生之时爷爷与父亲即被镇压,他寄养乡下,处境艰难,饱受屈辱。只有初小文化的他要完成这样一件大事十分不易,但为了还家族荣誉与尊严,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与他人冷漠,四处奔波。二是他求真务实的历史态度。近几年来,他探访了许多历史现场,走访历史老人与历史爱好者,到各地档案馆、博物馆查证资料,去法院查阅案卷。所获资料件件有出处,事事有求证,做到了用史实说话。从他给我传来的一些历史资料来看,内容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人生荣光,世事沧桑,我不竞崇然起敬而又不尽感伤。

  马公武先生生于辰溪县城的一个殷实家庭,从小接受了私塾与新式双重教育。青年时北上北大求学,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熏陶并参加了五四运动。国难深重,他怀着“师夷制夷”理想东渡日本,在庆应大学学习经济,后因感武装救国之迫切,再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大革命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南下广东,加入国民革命军并官至师长。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随李济深参与了反蒋事件,并获刑入狱。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释放一切政治犯”的声浪中获释。因对蒋领导抗日失去了信心,出狱后,他选择了回到故乡辰溪。其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湘西成了抗战大后方,湖南大学及一些省直机关单位转移至辰溪,一时县城人口剧增,物资困乏,基础教育缺失。于是,他致力发展经济,走实业报国之路,与此同时,捐资兴学,尤以后来倾尽家业创办楚屏中学而名扬湘西,践行了自己“书剑报国”的壮志豪情。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风云激荡的岁月,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马公武先生是这一历史时期辰溪乃至湘西儿女的优秀代表。他的可贵之处在于:

  ①、家国情怀。他本是富家子弟,生活无忧,但他没有因此偏居偷生,而是北上东渡南下,求学求知从军,四处求索。回到家乡辰溪后,大兴实业,发展经济,致力教育,倾家办学,慷慨捐赠,舍小家为大家,忧国恤民,赤子之心,日月可鉴。

  ②、顺应时势。即使身在偏远之地,仍能敏锐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积极投身时代的洪流之中。不仅站在时代的前沿,亲历了推动各种历史进程的运动,而且始终能够站在正义的一方。在军中因抵制蒋介石而获狱,在地方团结有识之士,尤以楚屏中学掩护、聚集了一批进步力量,为以辰溪为中心的湘西地下党工作的开展、湘西纵队的成立与发展及湘西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乡贤典范。早年求学北大,留学日本,文武兼修,参加国民革命军为高级军官。辞官回乡,远离政坛,大办实业,卓有成就,兴教助学,造福乡梓,不遗余力,堪称乡贤典范。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声张正义,争民主,争自由,在当时的辰溪及湘西具有很高的威望,一度被推举参选国大代表。

  1950年辰溪解放。遗憾的是,同年12月,马公武先生被错误镇压,1987年马公武案得以平反。但直到近几年来,马公武先生才真正受到一些网友们与社会人士的关注。正如龙应台所说,个史是国史的呈现,即使马公武先生的身后事,也同样烙着深刻的时代印迹。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看到了时代与国家的巨大进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宽容,更是价值的重建与多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评价历史与历史人物不再以阶级来划分,而是以对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类文明是否有所贡献,“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已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抚去历史的尘埃,马公武先生的人生又再现出了其夺目的光芒。

  值得重视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宣部长刘奇葆更是明确指出,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号召重塑乡贤文化,传承地方文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及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解读、宣传,许多地方政府正致力于对乡贤的挖掘、整理、保护、推广,并赋予其时代意义。重建乡贤文化已蔚然成风。

  何为乡贤?乡贤是乡邑、本土、地方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能之人。按传统的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乡贤文化则是这个地域历代先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它扎根于母土,流传于民间,是一股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马公武先生无疑是近代辰溪乡贤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是我们建设辰溪、建设美好家园的一笔精神财富。得知县委统战部已对马公武先生有了很多关注和重视,甚感欣慰。真心希望县委县政府与社会同道一起打好乡贤文化这张牌,做好马公武先生的文史整理与文物保存。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重要载体,应当努力挖掘、整理、记录与宣传,同时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叙述,吉光片羽亦当珍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见贤思齐,感召后人。让乡贤文化成为我们时代前进的动力,愿马公武先生“书剑报国”薪火相传。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清明我回辰溪时专程拜访了马文穆兄,文穆兄表示希望我能为他整理的爷爷马公武资料集作个序言,我闻之惶恐,我何德何能?!断然回绝。但随后我又有了另一种不安,感到文穆兄在此事上的努力和孤独,我理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于是试着写下此文。这既缘于我对他家史荣耀的敬重及家史整理的支持,也缘于我对个史记录、口述历史与乡贤文化的认可,更缘于一个游子被触动起来的对这块土地的深爱。我要感谢文穆兄对我的信任并为我提供了许多史料,惑谢辰溪籍著名作家邓宏顺先生的长篇纪实小说《铁血湘西》,感谢湘西龙门人家辰溪一中唐军民老师的博文,使我对马公武先生才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的史识与道义令人敬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深情地敬意!

  编者注:作者辰溪后塘乡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八医院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