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理论学习专题>典型推荐>正文
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县科技局    作者:米文琼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6-06-13 10:34:34

  基层科技管理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力量,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新论述新指示。新的形势下,对于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来说,科技部门该怎样履职,更好的凝聚科技人员的智慧?科技人员该怎样作为,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这些都是值得基层科技管理部门深思的一个问题。对此,就本县科技管理工作情况,笔者作如下几点思考。

  一、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然在基层,科技部门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目前,县级科技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一方面是外部环境不优制约了科技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科技部门自身创新不够影响了科技工作的发展。如何找准自身的问题,明确科技工作的历史责任,与时俱进,充分履行职能,用有为来争得有位,用一流的工作来争取一流的环境,是摆在县级科技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不优,科技氛围不浓

  一是全社会科技意识不强。目前,我县科技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成了装点文章总结的修饰语,人们认识科技、关注科技、重视科技的意识不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社会氛围需要进一步培育和优化。二是机制不活,科技人才匮乏。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各行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由于政府机制不活、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难,各类高层次、高学历的科技人员难以引进,加上本土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挖潜培育不够,缺乏技术筛选、市场预判、成果推广、产品营销的整体能力。科技人才的明显缺失,严重制约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领军人才总量不足。无论是在农业科研方面还是在推广成果方面缺乏领军人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谁来种地、谁来养猪”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在种植筛选、市场预判、产品推销上的人才也相当匮乏。

  (二)经费投入不大,科技发展不快

  一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政府科技投入要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1.1%以上。然由于县本级财政困难,科技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比例,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二是企业投入不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投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投入小,社会上融资渠道少,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目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企业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创业积累发展,周期长、速度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科研经费投入不大。一方面我县科技经费投入不够,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工作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的因素,对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入偏少。经费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部门对当前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科研、孵化及支持,制约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广泛推广,同时我县在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受到一定影响。

  (三)创新能力不够,项目带动不强

  一是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度不够。政府虽然制定出台了许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但调查中反映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偏弱。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不知道高新技术企业应享受的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的政策也知之甚少。二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企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新技术、新品种等科研成果少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仅有9件。三是成果转化缺乏平台。县级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由于多种原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互动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优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在我县缺少承载平台,难以落地。四是重大项目缺乏载体。农业方面,全县没有形成规模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缺乏深加工能力,地方特色产品很难形成品牌推广出去,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工业方面,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具备技术研发中心和拥有科研团队的企业仅有云箭集团、汉清生物2家,大多企业处于原始加工状态,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工艺和产品,重大科技专项缺乏载体,一些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难以落户。五是项目争取缺乏竞争力。国家、省厅在安排项目时,把县一级放在国家和省级的大院大所同等的平台上竞争,双方实力的不对称,使得边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得到科技项目支持上难度很大。

  (四)科技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够

  一是科技服务机构缺失。受县域经济、地理条件的限制,那种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地区,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科技服务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不愿在我县落脚,从而导致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评审、认定、评价,以及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高新企业、科技项目、专利申报过程中未能得到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二是科技服务站点建设不健全。虽然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普阅览室、特派员工作站,部分村级也建立有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但县科技管理部门对这些站点在体制上没有管理能力,在经费上没有支持能力,因此总体调动和指导服务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站点的科技服务作用。三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滞后。全县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科技推广服务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等低层面上,诸如提供经验模式选择、技术创新攻关、成果产业化支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难以实现,科技推广服务能力落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从内部环境来看,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同样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科技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严

  一是管理制度不严,制约措施不多,督查促进不力,科技管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压力和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工作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二是制度监督缺乏执行力,有些制度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使得执行制度更多的依赖于干部的自觉性。

  (二)部门资源整合和协调不力

  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综合部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职能范围广,这就需要有高瞻远瞩、科学指导、协调各方的能力。但客观上,政府重视程度、上级支持力度、社会关注度等都是由上至下逐层递减,由强到弱,由多到少,县级科技工作或多或少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造成县级科技部门职能事实上的边缘化。同时,科技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敬业精神、能力素养等方面还相对欠缺,科技对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造成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科技部门的作用和能力缺乏信心,支持和配合力度下降。

  (三)科技人才培育和建设滞后

  要想做好基层科技管理工作,首先得有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管理、又懂法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基层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升。目前,县域科技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引进培育不够。

  (四)科技服务手段和方式落后

  县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普遍存在专业能力弱、服务方法和手段单一,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现有的科技服务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式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管理等低层面上,诸如提供经验模式选择、技术创新攻关、成果产业化支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难以实现,满足不了企业的综合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科技意识,创新工作新格局

  一是营造创新环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善于借势造势、组织力量、整合资源,把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社会行动。在宏观谋划、政策研究、制度安排上下大力气,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县级科技工作是全省科技工作的基本单元,县级科技工作做的怎样,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来说,要增强信心,充分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工作中去。三是营造科技大格局。通过“借船出海、借鸡下蛋、借力生威”等新途径,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推进,努力营造“大科技”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新格局。

  (二)建立健全机制,优化科技环境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机制。科技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单靠任何一家的力量都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效,必须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支撑和服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职能与机制,加强与部门、地方、企业的科技战略合作,搭建合作桥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要建立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在保证科技三项经费落实到位的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相应设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两种方式重点支持新兴产业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事业,鼓励个人、社会组织以参股等方式向科技领域注资,加大对创新项目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科技的发展。三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县本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积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项目,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的资金扶持。国家及省科技管理部门适当加大对县级科技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科技项目立项、实施上给予切块扶持,促进大院大所与县一级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科技工作的实效性。

  (三)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主体地位

  一是要落实政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加大财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二是要加强指导,落实企业项目资金的支持。科技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指导,着力包装一批好的项目,在省“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湘西地区专项、战略性型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基地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要开展好产学研合作。着力围绕本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

  (四)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十二五”以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始终要求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强化科技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市场机制、信息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而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则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有效的整合部门资源,全面规划,加强合作与交流,创新工作思路,合理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使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要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计划用3-5年时间建设好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网。充分发挥好科技信息“户”联网的专家咨询、专家服务优势,将“12396”终端服务直接连接到乡镇服务“基站”和种养大户,以这些组织(个体)为服务终端,通过专家服务团队直接、快捷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村农事,定期分析、研究、预测农村的市场走势,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各类涉农信息,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要完善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建立农村科技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村基层信息站点,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根据需求,选派对口的科技人员与村、乡镇、企业、农户之间实现供需对接,帮助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积极走“县校结合”的路子,鼓励和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机构等科技人员、专家、技术人才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创新创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施、推广一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培养一批科技型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在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民之间建立直接的桥梁,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实现农业科技服务最大效能化,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三是要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主要是完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地震宏观观测点、应急避难场所、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提高全县人们群防群策应对各类地质灾害能力。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

  一是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县域经济要发展,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县域经济发展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的重大举措。二是优化政策环境留住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环境吸引人、用事业激励人、用政策留住人”淡化人才归属性。在科技工作、科研实践中发现和选拔科技人才,进一步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的工作,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创新潜力,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制定向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倾斜的政策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科技服务业,充实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制度化的专业培训,依托高校、高新区和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科技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其管理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服务意识强、科技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精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三是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首先切实发挥好党管人才作用,特别是要管好用好县域实用人才,建立健全实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制度机制,发挥好实用人才的长效作用,同时,要制定出台提升实用人才政治经济待遇、社会福利水平的政策措施,创造留得住实用人才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加快农业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包括现代农民的培训,要想办法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农机手、科技示范户、农村的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包括大学生村官等等,要把这些农村的实用人才组织起来,队伍要建设起来,并且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再就是通过与有关部门配合,引导鼓励学农的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加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切实提高科技队伍的人才建设。四是开展能力提升培养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加大对科技干部的培训工作,有计划的选送科技人员进行深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并形成一种长期坚持的制度。

  (六)整合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要整合部门资源。科技部门要起到组织、协调、桥梁的作用,加强农、林、畜牧、医卫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充分整合科技人才资源,高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方便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效果好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为广大企业、农民等提供科技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要加强上级联系。科技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领会上级精神,读懂上级政策,加强上级联系,赢得上级支持,借助外力,发展自我。三是要创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引导鼓励农技人员和农业企业创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程度,实现技术入村入户,依靠科技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组织机构作保障、科技人员为根本、信息网络搭桥梁,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四是要创新服务方式。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为企业服务时,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又要坚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特别是在为企业提供信息、产学研的牵线拱桥等方面多做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编 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