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双溪就是双溪而不是“桑溪”
来源:    作者:张必津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10-13 08:30:57

双溪就是双溪而不是“桑溪”

——评黄明卫“品辰溪古县志有感”之一

 

  黄明卫早几年我就认识,他在辰溪县政府金融办公室供职,是一位有见识,对辰溪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年轻人。他年纪虽轻,但见多识广,可谓辰溪历史文化研究的佼佼者。在辰溪新闻网,读了他的新作《“双溪”实为“桑溪”黄明卫品辰溪古县有感》之后,我感受颇深。我认为文如其人,有胆量有见识,敢于挑战清代刘家传、张良城诸多文化先贤;敢于否定道光版《辰溪县志》,是几百年时间,辰溪县出现的第一人,后生可畏,真是难得。但我认为,一个人不论学识多高,也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信口开河。

  黄明卫认为“双溪”实为“桑溪”,这是一家之言,经不起历史和事实的检验,为此可以开展争鸣,求出真理。双溪的源头在城郊乡颜家人村,实为猪槽溪和樟枣溪两溪在此汇合成为一溪,故得名“双溪”。人们也习惯称城郊乡颜家人和周家人两村为“双溪”。2007年12月,辰溪电视台双溪探源,拍摄了来自左边的猪槽溪,也拍摄了来自右边的樟枣溪,还拍了两溪的汇合处。这部记录片用《双溪探源》作片题,并写了生动的解说词,在《辰阳风》节目中多次播放,让人们了解双溪。

  黄明卫在其文章中是这样写的:“事实上,历史上的桑溪为今辰溪老城与新城交界的那条土溪,因沿溪一线多种植桑树,史称‘桑溪’。在今桑溪边,尚有‘桑木桥’村。”此说不符合事实,溪流近20余里,溪边两岸没有桑树,是既无嫩树,又无老树,只有柳树。双溪边尚有“桑木桥”村,是不准确的,此自然村,离双溪岸里许,而不在溪边,桑木桥该村昔日有桑木塔的桥,故称桑木桥 ,它与双溪无关。辰溪学宫即古时文庙的明伦堂,此时旧时学宫旧址即现辰阳镇政府至“正中华园”。大酉山曾创建大酉书院,而非学宫,清光绪年间书院曾一度迁今文化馆处。这是历史,也是事实。

  有史可查,历史上辰溪编撰《县志》,先后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雍正版、道光版。众多辰溪县志版本,唯道光版最为完整,受近三百年县人之夸赞。而黄明卫在其品辰溪古县志有感的文章中,对以刘家传为主编的辰溪《道光志》编辑们,加以否定,把这部县志说得很多不足,并在文章中把“双溪”释为沅溪与辰溪。这种说法是一种“创造”,因自古就无沅溪这一溪名,无形中沅水变成沅溪。

  “玉带环流”是辰溪古八景之一,双溪水自昔日“雄甲桥”下,穿滩坪,流至中南门,波光闪闪,似是一条玉带,绕城而流入沅水,故赞称为“玉带河”。

  猪槽溪与樟枣溪,两溪汇合成一溪,是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称之为双溪,合符情理。双溪名不是古人刘家传老先生的杰作,如硬要把“双溪”叫做“桑溪”,人们是不会接受的,同时也不符合事实。我只能说此溪,是否也曾叫过“桑溪”,不要随意更改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双溪,我要大声说一句:“双溪就是双溪,不是桑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见解,不代表本网观点。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各抒己见。)

  【编辑 张文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