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人文旅游>正文
辰溪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来源:    作者:廖家文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09-25 08:25:47

  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辰溪人民始终站在抗日救国前列,默默地承受了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巨大牺牲,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全力为迁辰厂、校、单位提供建设用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华中大好河山相继沦陷,武汉、长沙一带的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商号等纷纷内迁,时下的辰溪已成为湖南西部重要的疏散之地。仅一年多点时间,迁入辰溪较大的工厂就有汉阳兵工厂等9家,迁入的大中学校、湖南大学等有5所,入迁的机关单位已达14个……。为确保这些单位能正常运转,辰溪人民在自身困难和田土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腾出了大片土地用于这些单位建厂、办学和职工建房。湖南大学于民国27年(1938)迁辰,校址选在龙头垴,当地百姓按政府指令和学校需求,任其选用土地 200余亩,中有三分之一的用地为良田,连其田赋都不收取,设在南庄坪的汉阳兵工厂用地更多,更是任其所需,在当地征用。民国33年统计,迁辰的厂、校及单位共征用耕地1200.5亩,免征赋银59.32两,均为辰溪人民所负担。

  收容、救济数以万计难民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许多难民相继流入辰溪,且基本定居在县城辰阳,致使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至民国30年(1941),县城人口已由抗战初期不足5000人增加到10万余人,净增9.5万余人,约占全县总人口19万人的50%,其中沦陷难民人数由抗战初期的2.5万人增到5万余人。他们中有的开办小工厂,有的设摊沿街叫卖,有的去厂矿、店铺做小工,有的则是流落街头靠救济。

  为了安置好难民,民国28年(1939),县政府奉命设立第21、24两个“难民收容所”,分别由夏泽、周禄容负责管理,共收容特困难民2628人,每人每月发给供养费5元。对年富力强有谋生技能者,则给资遣散,促其自谋生活,县府则尽力为其提供宅地和建房木材。至民国31年(1942),共扶持难民在新市街、大道路、河街及双溪口两岸建房152栋。与此同时还在县城城隍庙开办了“难童学校”,除免费受教育外,还发给学生衣服、鞋袜及棉被等,较好地解决了难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战局的恶化,难民还在不断入境。民国33年,县政府召开第二次行政会议,再次专题研究难民问题。决议:凡是距县城10公里外的难民均予以收留,每天发给成人5合大米(每合折0.375公斤),小孩3合大米,另按人平每天发现金 20元(折大洋5分)。是年秋共疏散难民6355人,县政府垫发大米250余石,国币37000元,以资救济,直至抗日胜利返家。

  投工投劳抢修机场和公路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军事战略布局和抗战需要,国民政府视湘西为军事重地,相继在这片热土上修建了芷江机场、溆浦桥江机场、黔阳沙湾机场、安江临时机场和辰溪皂角坪机场,所用民工均是从本县和相邻一些县征调的,辰溪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抽调民工较多一的个县。

  芷江机场建于1933年,后经多次整修。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在全国人民强烈的抗战浪潮推动下,蒋介石临时动议,将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更使他深感悟到芷江这个“西楚咽喉”对捍卫大西南后方所具有的重要军事地位,于是即令湖南省政府扩建芷江机场。1938年12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从芷江、麻阳、凤凰、辰溪、溆浦、黔阳、会同等11个县征调民工1.9万人加速抢修芷江机场,其中征调辰溪民工2000余人。由于广大民工齐心奋力,至1939年8月,芷江机场便竣工投入使用,紧接着,国民政府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三厂相继迁入芷江,尤为1944年至1945年间,中美空军一大批先进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聚集芷江机场,为湘西会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9年,国民政府修建溆浦桥江机场,征调民工10000人,其中抽调辰溪民工1200人,开工不久就因湘桂铁路动工而停修。1944年由美国出资重建,征调民工10万人,经一年抢修,机场建成,附属工程也近完成。

  1944年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从辰溪及近邻的几个县征调5万民工修建辰溪皂角坪机场,辰溪人民投工投劳的人数最多,各种负担也是最重的,好在大家奋力拼搏,也只仅用一年时间就修建完工。这一年,辰溪人民还按国民政府决定,将安化烟溪到溆浦大江口段的公路延伸到辰溪三塘驿,与湘黔公路相连,时称 “江山公路”,也叫“山大公路”,全长32.45公里,辰溪段长13.4公里,全在本县保和乡(今火马冲镇)抽调民工1000多人奋战而成,为沟通湘中地区与大西南的联系,加快公路交通运输,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千辰溪男儿奔赴前线作战

  民国27年(1938)7月,“辰溪民众抗日自卫团”成立,至当年9月,自卫团已发展到有1300余人枪。未久,该团奉命开赴洪江整训,翌年4月训毕,经常德、澧县准备开往前线作战,忽被国民党当局察觉该团是被共产党控制而令其停止开拨。但事实上,辰溪男儿从军的依然是数以千计。据《辰溪县志》载,八年抗战期间,辰溪共有6000余人直接参与了抗日正面战场作战:①民国29-31年(1940-1942),沅陵、辰溪、溆浦、会同、芷江、黔阳、怀化7县共有2800名青年志愿者入营,其中辰溪藉青年逾500人;②民国33年,国民党以抗战为名组建“中国青年军”,驻县的湖南大学、省立第四师范、云麓中学、沅澧中学、云峰中学及县立简易师范,县立初级中学等有400余名学生应募入伍开赴前线杀敌;③民国34年3月,隐蔽下来的中共党员米庆轩在县内组建了一个有60多个青年参加的“抗日中队”,手持武器奔赴溆浦龙潭直接参与雪峰山会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此外,还有5200余名官兵是被国民政府强行征集的。其中,民国27年4-6月被强拉入营的有100余人,民国30-32年,年征兵100-500人,民国33年,征兵数额多达2000人。这些新兵尽管是被国民政府强行抓去的,但经过集训和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他们中的绝大数人也同自愿入营者一样“舍了小家,为了国家”,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母亲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