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石马湾
来源:    作者:刘本杰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07-01 17:57:07

 

  石马湾,又名失马湾。位于辰溪县西南部,濒临辰河,地势平缓,全境系河谷平地和山地丘陵分布。从桐玉里上行,约一公里路程。辰水重要支流龙门溪就在这里相汇。因此,这里自然也就有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渡口——丁公咀。辰河对此地似乎情有独钟,特别绕了一个大弯,本来从西往东流得好好的,却突然折转向南,约一公里后又回头北上,在大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图案,三角形的顶端,上游与下游相距只有五六十米!这个三角形平地,名叫鹅公颈,因辰水这个大弯曲像一个鹅的脖子而得名。

  石马湾为何又叫失马湾?传说在古代一支军队路过此地,夜间宿营于此,第二天发现丢失了数十匹马,因为叫不出地名,就只好叫做失马湾了。

  这个地方在古代,是辰河下游一个比较著名的水码头,它东下于大酉山麓汇入沅水可直抵辰溪县城然后可达辰州(沅陵)常德、洞庭,乃至长沙武汉南京;上溯可经麻阳到达贵州铜仁。凡上下船只常在此地作短暂停留,装卸货物,提驳过载,修整船只,购买行江物资,或等水隔风……这些船舶往来人员的流动活跃了经济繁荣了地方,使其成为船家水手排工纤夫经常提到的口岸。

  现代文豪沈从文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常在辰河一带行走,多次路过和歇息此地,对这里人事风物多有了解,在其著作《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以及长篇小说《长河》里都有过记述和描写。七八十年后,这里的面貌当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用现实去对照旧日的景象追寻一番,那肯定要产生一种失落和惋惜。

  从东面沿辰河进入石马湾小镇,有一段沿河路和一座水码头。河面较宽,约二百米,水深且静,波澜不兴,三两渔舟散泊河岸。码头上有浣衣女子,鲜红上衣,灰色裤子高筒雨靴,勾着腰,把衣物放水中漂洗,弄得平静的水面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 老渔夫站在船头,手拿一根细篾条,正在一下一下地击打渔网上的杂草,渔船帮子上吊着的网蔸里,两条一斤多重的鲤鱼正摆着尾巴想冲出羁绊它们的牢笼……

  进入小镇的巷子,纵横交错,难辨西东,新洋房老式木板房和高墙大院的窨子屋错落有致,翠竹绿柳,小桥流水,幽深寂静的石板街,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平静如镜的河湾……构成一幅山水村落图。

刘家传故居

  石马湾住户大多姓刘,老旧古宅的大门上题写着刘姓人的堂号——黎阁家声,它标榜着刘姓氏族的渊源和骄傲。石马湾人民风强悍纯朴,重宗义,热情好客。旧时湘西土匪横行,为患城乡,然而从不敢对石马湾下手,甚至于路过也是绕道而行。石马湾风水好,民风纯朴,家教清正。读书学文蔚然成风。明清以来出了两位好“角色”。一位名叫刘家传,出身于书香门第,清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考充右翼宗学教习。历署云南南宁、罗次、宁州、河阳、江川、石屏各州县事。癸酉丙子,滇闱乡试同考官。我的这位举人宗亲,虽未金榜题名,却也官场得意,当过那么多的地方官。但是他的主要成就却在为吾县主编了一部门类齐全,内容详细的县志。嘉庆丁丑,朝廷传令各地修编《通志》,征集各州县志,并颁发了统一格式。当时知县召集县内名流会商,众人都认为这是辰溪百年难遇的大好事,“当籍以修明,公议捐资,期以美。”其时刘家传恰好因父故回籍守制,遂应邀共襄其事。经过三年努力,一部十册四十个门类三十余万字全面记述本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山川物产等全面县情的志书告成。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具有权威性的信史。

  另一位名叫刘诚,人称“民国猛将”。刘诚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读书习武,业精于勤。二十岁时,独自来到长沙闯荡,立志投身革命道路,推翻清朝统治,恢复中华。于是投入湖南新军,在五十标(团)里当了一名新兵,由于能文善武,训练刻苦,新兵训练结束后,被任命为正目(班长)。随后,经过七年历练,当上了管带(营长)。1911年9月,暴发武昌起义,湖南新军派出劲旅驰援武昌,刘诚营担任援军先锋。在攻打汉阳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各部行动不一致,致使战斗失利,刘诚营五百勇士几乎全部殉国,他本人也身负重伤,被送回长沙治疗。在治伤期间,湖南都督谭延闿亲赴医院探望慰问,将其晋升为陆军少将,并亲书一匾“有勇智方”,以表彰他的英勇献身精神。1913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排除异己,任用亲信,以汤乡茗取代谭延闿任湖南都督,汤一到任便大肆搜捕残杀革命党人,为袁世凯称帝作准备。革命党人经过认真商议,决定对汤乡茗采用刺杀手段加以处理。并把这项重任交给武艺高强的刘诚执行。1915年9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刘诚潜入汤府,准备伺机下手,但是,由于汤乡茗防范甚严,行动暴露,在杀伤多名汤的警卫后,刘诚翻墙遁去,不幸的是,他将党证遗失在现场,汤根据党证得知了刺客身份,于是派兵四处搜寻。刘诚起初亡命湖北,患了一场天花,落下两面麻子。他认为面容己改,旁人难以认出他,于是再次回到湖南,隐居于醴陵情妇张氏家中,岂料情妇张氏早已被汤乡茗所收买,由于张氏告发而不幸落入敌手,革命党人闻讯积极活动,全力营救。在此过程中,引发了一件感天动地的拯救英雄义举:刘诚同乡好友刘和玉,十分敬佩刘诚的英雄气概,因与刘诚年龄相仿,像貌相近,情愿以己之身冒名顶替,以换取刘诚生命,他千里迢迢赶到长沙欲以假乱真顶替刘诚受刑,弄得监狱方一时难辩真假,于是又将醴陵张氏接来长沙辩认,张氏一口咬定狱中的刘诚是真刘诚,致使营救失败。1916年3月,被杀害于长沙北门外,时年三十六岁。

  今天,当我来到这个充满书香气息和英勇传奇的小镇的时候,心里油然产生一种敬畏和景仰,我为这两位宗亲的浩然正气感到自豪。我更对那位义薄云天舍身取义的刘和玉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义举对我县的方志文化乃至国家民族功不可没!他们是真正的文武英雄,是刘姓氏族的骄傲! 然而,当我穿行在石板胡同小巷寻觅故人的蛛丝马迹的时候,却看不到前辈的遗迹,一位村民将我带到一座残破的老式大门前,告诉我,这里就是刘家传的故居,这是一幢老窨子屋的八字大门,红砂岩条石门框,门梁已经断裂,门额上的“敕命家”三字依然清晰可见,门墙破损,粉皮脱落,透过大门,看到里面院子里已改建了新式砖房。一棵枝子花树枝繁叶茂长在墙角。这就是当年显赫风光的“敕命家”么。

  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著文写过这里:“有一个地方名‘失马湾’,四围是山,山下有大小村落无数,都隐在树丛中,河面宽而平,平潭中黄昏时静寂无声,惟见水鸟掠水飞去,消失在苍茫烟浦里。一切光景美丽而忧郁,见到时不免生“大好河山”之感!”

  沈老提到的宽而平的河面上,有一座土壤极其肥沃的沙洲,名叫王家洲,位于龙门溪入辰河口子处,洲上产的红皮萝卜远近驰名,用这种萝卜制作的酸萝卜,名传湘西。由于水草丰茂,又是饲养鹅鸭的最佳场地,这里每年所产的辰州麻鸭都超过五十万羽,远销周边各县及省会长沙,辰溪血鸭现在是各地宾馆酒店的招牌菜,为辰溪县提高知名度贡献不小。

  【编辑 张文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