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青少年
都说青少年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着时代。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青春”也会显得苍白。知识如何获得呢?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书。
聚集了最多青少年的地方是中学,他们在这里奋进苦读,放飞梦想,刘晓慧就是其中一个。从小就涉猎各种课内课外的书籍的她,在高中学习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辰溪一中学生刘晓慧: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我认为我们从书本上获得的这些知识和道理是无法从其他途径中获得的。
与晓慧同班的罗兴欣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男孩,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并坚信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扩大知识面,是以后立身处世的法宝。每一本应该读、喜欢读的书,仿佛都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辰溪一中学生罗兴欣:阅读嘛就像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样,可以丰富知识,提升我们的修养,可以让我们青少年学到一些我们这个年纪阅历范围之外的东西,从书本中先接触社会。
也许是他们的阅读习惯带动了其他学生,又或者是阅读已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每到课余时间,学校的阅览室里就坐满了前来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阅览室内书香四溢。
辰溪一中老师张太清:中学生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这个时候是他们思维模式快速成长和发育的过程,所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是很必要的了。我们学校对这方面十分重视,主要通过激发、推荐、开设课外阅读课、开展各项活动、搭建各种阅读平台、课堂内容和作业的延伸拓展、利用晨会班会等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习惯。
同样,在辰溪二中记者也了解到,该校不仅着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也通过自建阅览室、引进新华书店校园分店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多样的阅读平台。初步统计,该校3000余名师生每年大约需要阅读36000多本书籍,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为12本。那么,他们都读了哪些书呢?
辰溪二中学生朱月圆:在学校的时候我会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到学校的阅览室阅览一些名著,这对我的语文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阅读一些高考必读经典比如庄子、孟子,它们不仅可以教人做人的道理,更体现的是我们中国千百年来精神文明的传承。
朱光潜先生早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中说道,“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让我们遵循“青年强则中国强”的社会寄望和青春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吧!
【责编:陈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