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读史札记:明末三忠良,可歌可泣
来源:县政协    作者:陈秀健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5-01-21 08:19:37

  读史札记:明末三忠良可歌可泣

陈秀健

 

  “厚德、坚韧、团结、向上”这8字,是2013年出炉的“辰溪精神”。近期读辰溪的史志甚多,觉得其中的“厚德”和“坚韧”是有它历史原因的。明代末期的米助国、余鹍翔、朱化龙3人是这些方面的典范。这两文一武,称得上是忠诚之人、勇猛之人、坚韧之人,他们是辰溪人的杰出代表,可歌又可泣。

  异禀少年

  家族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米助国是辰溪伍家湾椒坪溪人,余鹍翔是辰溪石马湾桐玉里人,他俩都出生在文人和官吏家庭。米助国的父亲米万钟举人出身,历官贵州翁安知县、云南弥勒知州、广西潘府长史;余鹍翔的祖父余凤羽出身岁贡;其父余子翼进士出身,历官长兴、郓城知县。米助国、余鹍翔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耳闻目染家风,受父辈的严格要求,加上禀赋聪慧、勤奋刻苦,故在科举道路上一帆风顺,他们俩都在十六七岁时同时中举人和进士。两人少年时均智力超群,仅以余鹍翔为例:他9岁时,随父余子翼与麻阳进士满朝荐在辰溪观龙舟竞渡。余鹍翔异常兴奋,卸衣于岸边柳树杈上,欲下河游泳。满朝荐拉住他,故意说要对对子,对上了方可下河,命句“千年大树为衣架”。余鹍翔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便跳入水中,向河中游去。

  而朱化龙不同,父亲为地地道道的辰溪麻田农民,对科举没有任何想法与要求。人各有志,而朱化龙生有异征,少有大志,人极聪明,尽管他读私塾顽皮厌学,而喜好武术,十七、八岁时仍放荡不羁,为村人所指责,他却说:“大丈夫当为国建功,实现封侯才算高贵,怎么能久困此地呢?”村人不知他有如此大志。他不仅心存高远,而且脚踏实地,为理想拼搏,最后当上了正军职的“总兵”。

  卓越业绩

  米助国在江西龙泉知县任上,善断案,恩威并施,百姓折服。调南昌后,慎刑法,严征收,查明实情,为错判死刑和被判充军的十余人重审、改制;对无辜长期受囚禁的数十人,予以释放。故深受民众爱戴,誉之为“米青天”。他不畏强权,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时魏忠贤专权,朝野畏惧。江西巡抚三令五申,饬令各地为魏立生祠,他毅然拒之。而后魏事败,朝廷明令严惩为魏立祠之人,唯南昌一地未建祠,他遂被提升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任内,他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福建巡抚宣大时7次奏请皇上派兵戍边,被钦定为“谎报军情”罪,而尚书毕自严、给事章正宸主持正义,为宣大时申辩,被处下狱。米助国立即赴京,仗义直谏,终使毕、章二人获释。

  余鹍翔在江西金溪知县任上,为主持正义,争取民心,治贪治盗卓有成效。县中猾吏狼狈为奸,肆意侵吞官帑,以饱私囊,继而花天酒地,百姓敢怒不敢言,往任知县均莫能治。余鹍翔到任后,初不动声色,俟详察周知后,便按律严行处治,群吏畏伏,是风遂绝。江西藩司有一亲信某吏,金溪人氏,职掌课纳,骄横跋扈,作威作福,诸前任皆畏之。惟余鹍翔偏不信邪,按律治其罪,诸吏不法之举为之收敛。由于政绩突出,官至户部右侍郎。

  朱化龙屡立战功,两次被皇帝赐以蟒玉。明天启年间,水西酋安邦彥叛乱,偏沅抚军王三善招募勇士,他毅然应募,被任命为队长。一年多时间,几经挫折,终于平定了安邦彥叛乱,他的功劳最大。崇祯元年(1628),守备沅州卫。他刚讨伐五寨司叛苗,而“流贼”老回回、一斗粟等肆虐中原,总兵张景珠以其才干取他为指挥。不久,张自恃勇猛而战死,他以指挥都司而统领之。后迁黄岭参将,再任海防中协副总兵。他缉练水师,开诚奖励,士兵称雄海上。战长山岛,获海船数十艘。衡州“土贼”陈朝明围衡州,他奉命前往征剿,将陈擒之献给桂王朱由榔,陈被陈尸于市。崇祯三年(1630),朱化龙以都督佥事奉檄剿衡州土贼有功,进左都督,破格享受一品官待遇,加三代诰封沅州卫指挥世袭后,乃调任四川松潘卫总兵(相当于今正军职)。后大清兵定湖广,张献忠尽占蜀地自行称帝“大顺”,而朱化龙独不屈,敌惧怕而不敢进攻,便遣人说降,朱责以大义,愤而诛之。敌将曾英来犯,被朱击退。敌自此惧怕朱,在四川仅松潘一地未被敌占。

  殉节信仰

  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的人,堪称“中国人的脊梁”,米助国、余鹍翔、朱化龙就是这样的人。

  米助国那年因福建巡抚宣大时案所牵连的事,得罪了宰相王应熊而被罢官,他先寄居湖北,后返回故里,闲居10余载,为家乡兴利除弊,深受乡人敬重、爱戴。崇祯十七年(1644),他不满清人统治,忧心忡忡,隐居深山,减食以自损,不久去世,葬家乡辰溪龙头潭高盘岭(今刘晓森林公园内)。

  余鹍翔于明亡后立志反清,付诸于行动。他辅佐福王朱由崧,以图复国,日与史可法研讨筹饷练兵之术。他奉监国登极二诏,招抚山东、河北军民,开诚布公,示以大义,闻者无不激动。事泄,被械送北京。清世祖顺治帝惜其忠,许以封疆大吏,余鹍翔宁死不允。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初一日,余鹍翔在菜市口六安桥下被五马分尸,时年38岁,北京方外人某素知余,缝其五解尸,葬家乡辰溪桐玉里对河龙蟠岭。260多年后的民国元年,由湘督谭延闿呈大总统孙中山,奉令在长沙修建余鹍翔及弟余麟翔专祠,以纪念之。

  朱化龙殉节亦为惨烈。清顺治八年(1651)七月,吴三桂部攻陷松潘城,朱尚在城边,闻城陷,便鞭马坠崖,马死而朱无恙,后被处死,葬四川嘉定州(今乐山市)。

  【责编 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