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王昌龄行吟辰溪
来源:县政协    作者:陈秀健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4-12-23 11:51:44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他好咏关塞之词,河东陇右的壮游,尽为军旅放歌,李攀龙赞他的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人七绝压卷,而“寒雨连江夜入吴”诗,遣愁闷心迹,在历代送别的酬唱诗中独占鳌头。诗仙李白与其惺惺相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籍贯有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京兆)两说。他出生在一个先祖曾位至宰相但到他时已十分贫寒的没落贵族家庭,成年后活动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及第,改授汜水(今河南省巩县东北)尉(以管治安为主兼管其他政事的官员)。开元二十六年,因受张九龄罢相的政治诛连,被贬至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开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丞(相当今之副县长)。天宝七年(748),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落在他的头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被以“不护细行”之罪谪为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曾名黔阳)县尉。

  龙标与辰溪(曾名辰阳,隋代改为辰溪)同属五溪地区。唐天宝年间,龙标与朗溪、潭阳3县属溆州潭阳郡(治龙标);辰溪与沅陵、溆浦、麻阳、卢溪(今泸溪)5县属辰州卢溪郡(治沅陵)。龙标与辰溪均在沅江之滨,龙标处沅江上游,在沅江与舞水(古名潕溪)交汇处;辰溪处沅江中游,在沅江与辰水(古名辰溪)交汇处,两县相距不足200公里,当时王昌龄出入龙标必须经过辰溪。

  天宝七年秋,王昌龄自江宁出发,一直走水路,于次年春抵武陵(今常德),上行至沅陵、泸溪经辰溪、溆浦,同年夏抵龙标。这一次被贬的基本原因是“不护细行”,不像贬流岭南那样属政治犯,因而王昌龄的思想包袱便没有那样沉重,其情绪总的来说较为开朗,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估计也就毫不悲观。他一路精神状态极好,与朋友送别总是乐观豁达,主动安慰别人。在泸溪再次与同样为逐臣的辰州卢溪郡司马太守见面:“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卢溪别人》)在辰溪遇到了老乡:“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送吴十九往沅陵》)

  在龙标,王昌龄呆了9年。天宝末年,安史乱起,肃宗即位灵武后,大赦天下,王昌龄以另授新职而赴任江东。约在至德元年(756)七八月后,他离开龙标,过辰溪,经武陵,扁舟沿江东去。在辰溪,又遇见司马太守:“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留别司马太守》)此诗开头两句以“王孙”喻己,抒写出辰州卢溪郡太守司马氏对自己的关切;后两句则运用《搜神记》中“灵蛇吐珠”一典,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的雄心壮志。

  在至德元年与至德二年十月之间,王昌龄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被其杀害。年近耳顺,乃罹此奇祸——可悲!诗家天子,竟不能善终——可叹!后张镐按军河南,杖杀闾丘晓——可慰!千年辰溪,曾留下大文豪足迹——可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