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画师张德忱
来源:县工商局    作者:卿友能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4-11-04 15:53:17

 

张德忱2014年领衔所作的辰溪古八景图 张文竹摄

 

张德忱所作电影宣传画

 

  我与张德忱是忘年交,我今年51,他大我20岁。

  初次相识是32年前的事。那次我是陪一位邻居发小,找他画照相布景,走进他家。在他家,我们晚上喝“竹叶青”,聊了好长时间的天。之后,几十年里,我便成了他画室中的常客。

  每次去“九艺轩”画室,他不是靠在沙发上看美术报或把玩各种画册,便是放着轻音乐,恬淡悠哉地作画。我走近他,他便放下手中的事,热情地煮好咖啡或沏上热茶与我闲聊。他很健谈。喝茶时,常对我聊起大文豪苏轼的品茶观:茶如女人,第一道茶似幼女,第二道茶像少女,第三道妙如少妇,这第四道便是老妪了。我端茶慢品细思,苏轼的话还真有点意味深长!而当他谈及民国时小城煤码头的昌盛;煤老板、船老大、沅水放排汉和河街吊脚楼里风流女子的风流韵事,语言又是那么地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这些往事还成了他晚年创作小城山水风情画中的点景人物。

  他自幼酷爱绘画。小学时,讲台上的老师、课堂里的同学,都是他偷画速写的对象。上高中,得力于一中美术老师唐伯川的指点,使其对画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18岁那年,他课外帮县电影队画出京剧《窦娥冤》、黔剧《陈娘美》两部电影广告,因而轰动小城。

  1963年,他高中毕业,被分配到辰溪剧团搞音乐,后改行搞舞台美术。 1965年,他调入县电影公司当画师。期间,全国除放映过几部如《烈火中永生》、大型史诗片《东方红》等有影响的革命题材片外,“文革”便开始了。

  1968年3月,辰溪县革委会设立“革命领袖光辉形象敬绘办公室”,他作为主要画师被抽调进去。那年代,全国大兴“红化宣传”。各地除大量绘制领袖像,街头巷尾醒目的墙上,皆用红漆、美术字书写诸如:“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在“敬仰馆”里,他画过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毛主席去安源》、《韶山颂》等油画。那年秋天,小城曾发生一起惊人的事件:辰溪煤矿子校美术老师吴延先布置墙报,剪报纸上的毛主席像做刊头时,误将背面毛主席的小像脖子剪掉。造反派发现,把他抓起来斗争,打。吴白天搞劳动,夜里挨批斗,难忍折磨,在过磅处打扫卫生时,倒在货车轮子下自杀身亡。在当时那么紧张的政治氛围中,张德忱凭借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功底,画出许多毛主席穿军装标准像。他大量运用中黄、大红高纯度暖色调,画出的毛主席像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很符合当时的“红光亮”要求。毛主席像画好后,各单位纷纷从“敬仰馆”抬回去,悬挂在会议室,“早请示,晚汇报”。小城还搞过一次规模浩大的游行活动。人们高举红旗,打起横幅,锣鼓喧天地抬起毛主席像游行。走在队伍中,看着自己绘制的主席画像,他感到无比自豪。

  1972年,全国农业学大寨,电影大搞幻灯片汇演。仙人湾公社先锋大队邬家村半山腰有一天然溶洞,洞口高于村里田地50多米。洞底有阴河水,水流不断,故名“扯河洞”。当地社员战天斗地,堵阴河,填漏溶,要让洞底水蓄上洞口,引渠灌溉良田。为介绍工程概况,歌颂这一壮举,县委集中美术骨干在那里办展览,搞创作。邬家村小学废弃的木楼房教室,掩映在一片小松林中,松枝能伸展到教室的窗外,地上铺满了被习习山风摇落下的丛丛松针。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新鲜。张德忱在木楼里生活了近半年。穿过松林,走到竹丛处,有条小路可到溪边。小溪流水淙淙,卵石洁净,他常去溪边洗笔、洗衣。闲暇之余,也常坐在松林中的卧包石上,操起二胡,拉上一曲《对门山上的姑娘》。那优美的旋律,回荡山谷,引来不少知青前来欣赏。在邬家村,他画了大量劳动现场速写和社员肖像。创作《红心铁手改山河》系列幻灯片,参加全国调演。后改编成连环画发表在《工农兵文艺》上。

  “文革”结束,银幕上改变了八大“样板戏”一枝独秀的格局。国产新片、外国片陆续上映,电影放映进入黄金期。夜晚,灯火通明的电影街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电影院门口有柑蔗、瓜子、酸萝卜等各摊小吃。入夏,还有担水桶卖凉粉;背冰棒箱卖冰棍的各种小贩。小城人应还记得“售票处”那两个小窗口;窗口外那两排齐腰高,光滑的黑铁栏栅。每来新片,窗口外,铁栏栅内便排起长长的购票队伍。那时的小孩,更会记得电影院入门口,两墙间,那青石板铺就的高高的石阶,石阶上面,门口那精瘦却又精气爽健的严厉守门老头;和他那布满青筋铁钳般的大手。多少在石阶上,扯着大人衣角企图混票的小孩,在老头那怒目圆睁、“嗉子”鼓胀的吼声中,被拧出门外。偌大的电影院,前面一块水泥大坪场,后门一长满青苔,高墙坎、深宅院的小场坪,三个出场口。每逢精彩电影,晚上放三场。座位票卖完了,后排还卖出了站票。等电影中,难耐寂寞者,便去冷饮厅或胜利公园下面那个图书店。图书店内的长板凳上坐满了人在那里看连环画和刊物,生意很火爆。有一年,放《流浪者》,电影街挤满了雨中打伞的观众,中断了街头的车辆行驶。

  小时候,电影开映前,我更喜欢看电影院几格高高的橱窗内那生动逼真的电影人物画(当时张德忱画的电影海报)。电影散后,还有不少观众对着橱窗内的广告画发出由衷地赞叹。如今,《湘女萧萧》那幅广告画还鲜活在我的脑海里,萧萧那青春萌动的倩影在我的记忆中难以逝去。

  电影红火的岁月里,频繁的美术交流中,张德忱见过泰山日出,蜀中武候祠、杜甫草堂;欣赏过西安碑林、观摩过临潼的华清池。创作电影宣传画《画皮》,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聆听过华君武的漫画讲座;在解放军80305部队美术班任教,写生张家界时,还有一段女战士为他雨中打伞的温馨回忆!

  1992年,电影走向衰落,电影公司职工面临下岗。凭借画艺,他一边承接商品画业务,一边潜心本土山水画研究。

  那时期,工商企业如火如荼。副食品公司、药材公司门市部店堂内商品静物组画;饮食服务公司“芙蓉餐厅”、北门阁餐厅墙上色彩明快的水粉风景,真是小城最亮丽的“日常美术展”。每当我看到副食品公司广告画中水汪汪的葡萄、晶莹剔透的李子罐头和颗粒洁白的瓶装麦乳精,常为画中那细腻逼真的质感所倾倒。而当我欣赏到“芙蓉餐厅”墙上水粉画中那群山苍翠,水清见底的漓江山水,五脏六腑又被洗得干干净净。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如果说是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润育了“金陵四家”,那么,辰水两岸的旑旎风光便是上苍赐予张德忱的天然画卷!“酉山耸翠”、“悬寺晚钟”、“锦塔临江”、“星池映月”、“玉带环流”、“笔架鼎峙”、“木洲春涨”、“辰水洄澜”辰溪八景,二十多年前,在“辰阳楼”墙群上,曾留下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辰溪县政协落实统战政策,当时他任常委,画《柳湾烟雨》,以主席杨仕美个人名义送夏威夷美籍华人张必芬女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张女士那样在外发展的辰溪籍成功人士,因眷恋故乡,都喜爱辰溪山水。美国麻省大学张序正教授(张中宁之子),青少年时在丹山背后的“梅花村”读书。那小桥流水,林木萧森的山湾里,曾留下他儿时很多回忆。三胞联谊会得知此情,请他画《丹山春晖》送序正教授,序正教授获画后,心潮澎湃,万分感激。

  随着社保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今,精神钁铄,身体康健的张德忱,按怀化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职称拿到了退休金,过着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我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笔耕不止,为家乡秀美山川留下更多经典的传世画作。

  【责编 米承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