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福做王——等不到鸡叫”,这是辰溪方言中的一个歇后语,指由欲速而不达、性急办不好事的意思。外人可能不解其意,但在本县尤其在东部修溪、柿溪、伍家湾、谭家场一带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这个歇后语是从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得来的。
三家塘唐万福庙内(左为唐万福像)
相传古时候,修溪口进去的龚家湾唐家山,一户唐姓农家有一个小伙子,名叫唐万福,父母都是贫苦农民,由于家里穷,就把他送到修溪口对岸的倒洑村一户财主家里做长工。一天,财主请来了一位地理先生看风水,地理先生看出了一块后人出皇帝的坟地。晚上,地理先生与小长工唐万福在一起,交谈中,地理先生喜欢上了这个机灵活泼的小长工,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地理先生告诉小长工,如果东家给你算工钱,你就莫要工钱,只要我给他看好的那块风水地旁边的空地,小长工依计而行。第二天,地理先生偷偷将先日作好记号的阴宅地调换了位置,于是,当财主给小长工算工钱时,小长工提出,不要工钱,只要那块风水地旁边的空地。财主见他要那块没什么用的空地,就答应了他。
几年后,唐万福的父亲去世,就葬在了他要来的那块风水地上。这时唐万福也长大了,长得健壮英俊,并且武艺高强,热情大方,遇事肯为乡亲们出力帮忙,受到当地人们的拥戴。唐万福受那位地理先生的建议,举家搬到三家塘这块“风水宝地”。这时那位地理先生来到三家塘,他告诉唐万福,某月某日辰时,你朝北方猛射一箭,当朝皇帝就会被你射死,你就可以登基做皇帝。于是到了那天夜里,准备依照地理先生所讲的行事,于是,等啊等啊,这一夜好像特别长,等得心急的唐万福的老母亲,于是想了个办法,把颠簸拍响起,引叫了村里的公鸡,听到鸡叫了,唐万福以为时辰到了,于是急忙弯弓搭箭,猛地朝北方射去。哪知时辰未到,皇帝还未上殿,箭射空了,全部插在龙椅上。皇帝来了,看到龙椅上的箭,杆子上刻着唐万福的名字,知道是他要造反,于是派兵前来征剿。唐万福的义军扎在香炉山、鸡冠山等地的高坡上,与官军在征溪口的平地里交战,因此,那里现在还叫做“打仗坪”。义军被围数月,已无粮食,江螺大批大批地爬到这两座山上,供他们食用;义军砍破山上的竹子,竹节里面跳出兵来。第一次交战,唐万福败了,被官军砍掉了脑壳,晚上,唐万福的母亲把他的头用针线缝起来,唐万福就又活了。第二天,又去交战,又败了,脑壳又被砍掉了,晚上,他母亲又把他缝起来,又活了。第三天又去交战,这次还是败了,脑壳再次被砍脱了,这次晚上,他的母亲哭着说:“狮子舞三台都无人笑,事不过三,儿啊,看来我命该如此,为娘的帮不了你了。”唐万福造反,就此彻底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时机,因此,留下了“唐万福做王——等不得鸡叫”这个充满教训的歇后语。
出于对这个传说故事的兴趣,我们于2014年7月上旬来到唐万福的故地——修溪乡八家塘村三家塘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考察。三家塘现大多数村民姓唐,“三家塘”原来只有唐万福一家姓唐的,后来又搬来了两户姓唐的,所以把这个院子叫做“三家唐”,写成了“三家塘”。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村后松林间的一座小庙,该庙不大,约六、七平方米,内塑一着红衣战袍跨枣红马,弯弓搭箭欲射的武士,虽然工艺粗糙,但形象还算生动。显然,这就是传说中的唐万福了,据介绍,这里原有唐万福的庙和塑像,后来都坍塌了,这座小庙是前些年才修的,只起到一个象征性的纪念意义。
看过唐万福的塑像,我们回到村内,来到一处旧宅基地。该宅基地位于一个缓坡地上,基地前有宽约五六米的青石台阶,宅基地面积大约一二百平方,三面都是民居,虽然地面杂草丛生,其中一部分还被开作了菜园,被竹篱笆围着,但根据这个规模,或以想见当年的气派。据说,这块宅基地数百年来,一直空着,无人敢用,足以证明后人对这块宅基地主人的敬畏。
通过与几位七八十岁的村民座谈得知,唐万福确有其人,全名叫“唐国万福”,从其名称上来看,似乎应是少数民族,在古代辰溪县内大部分地方都是苗瑶民族聚居地,这可以从到处都是瑶人坟这种现象得到印证。唐国万福系原居民,老人们说他是“老土户”,后搬来的两户姓唐中的一户的后人,他们拿来了族谱,其祖先系明洪武三十五年从江西吉安泰和迁来,始祖名唐天宰,初住马溪(现锦滨乡马溪村)中唐家人村,至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辰溪暴发瘟疫(俗称鸡窝瘟)十室九空,唐氏族人分散逃避,其老三迁至今修溪乡三家塘,繁衍发展至今。当年唐万福造反,朝廷派兵征剿,当地所有人几乎被杀光,唯有一个小孩逃进洞里,未能追拿。官军为图省事,说“个把伢儿就算了,成不了什么大事”,因此幸免于难。这样,唐万福一家人还没有杀绝,留下一个“根”,但几百年来不发人,村民说“老土户”到现在还只有5户人家。
根据与三家塘老人座谈和传说故事,以及族谱的记载,我们认为:
一、唐万福在历史上曾经确有其人,起兵造反也确有其事。从三家塘周围一带的地名可以得到印证。
征溪:发源于修溪乡八家塘村的溪头黄泥界,流经八家塘、水冲头、荞子湾、万家垴、征溪口,注入沅水。相传唐万福发动农民起义,朝廷派兵沿此溪征剿,故得名。
到头园:相传官军征讨唐万福义军,兵马行此遇阻,故得此自然村名,今属城郊乡大洑潭村。
进马溪:双溪支流,城郊乡境内,相传唐万福造反时,朝廷派兵马沿溪进剿,故得此溪名,亦有此村名。
插刀坳:相传农民起义领袖唐万福闻官兵来至进剿,率众此坳,插刀以待,故得此自然村名,今属城郊乡牛溪村。
另外,唐万福起义在这一带的影响极大,老百姓尊崇唐万福,长期以来形成了民间信仰,除了三家塘建有唐万福庙外,牛溪村刘氏宗祠内塑有唐万福像,香炉山的双龙寺也塑有唐万福像。
二、关于唐万福起义的年代,言唐代有之,言明代有之,言清代有之,莫衷一是。从三家塘《唐氏族谱》来看,至迟应该在明洪武三十五年以前,因为这一家姓唐的迁来时,应在唐万福造反之后;从与唐万福造反有关的地名来看,起义年代应该久远,不然形成不了地名。故我们推断,其年代可能在明代初期,距今600多年,这与辰溪的历史有吻合之处。据1999年版《怀化地区志》载,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五溪一带农民起义甚多。洪武五年正月,辰州(沅陵、辰溪一带)少数民族起事,朝廷派邓愈为征南将军率兵镇压。洪武十一年五月,五溪少数民族举事,遭到了江夏侯周德兴的镇压。辰溪古属五溪之地,为瑶族聚居地(今县内大部分地方有瑶人坟遗存),县内瑶人多有起事,唐万福极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起事者,从“三屯”的历史可以得到印证。谭家场乡的“三屯”——道光屯、柘木屯、王洋屯的“九姓军人”——就是明代初期参加贵州“平苗”安定后陆续撤至辰溪“平瑶”,最后,“军转民”,在这个地方屯田,繁衍生息。这些史料在他们的族谱上有所记载。因此,将唐万福起义的年代定在明代初期是比较合理的。
三、唐万福造反的故事,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有的情节近似于神话传说了,如竹节里跳出兵来,唐万福头被砍两次后又复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