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消失的厝房
来源:县人民医院    作者:姚茂兴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3-11-13 09:46:36

  上次磨子从祖师殿的城西古道回来,自然要与益哥胜哥说起古道的风物。益哥说,那条石板路,他近几十年都没走过了。童年时,都在古道边砍柴寻地木耳扯胡葱哩!路边的野菜多得一会儿就满了竹篮。虽然熟悉不过,但小时候对那段路却有一种恐惧感。

  解放前,祖师殿成为国民政府存放弹药的仓库,有士兵把守。后来不知何故,弹药起火爆炸,祖师殿被夷为平地,随后就发生了“三五事变”,张玉琳抢劫兵工厂。

  解放初,祖师殿还发生过一件轰动县城的大事,在镇反后的那一年,有人在废墟上搭了个棚子,用一道红绸布拦了,居民求神打卦,红绸会微微而动,如人在后面提笔书写一样,随后在上面就出现了字迹。据说问卜吉凶,内容奇准,于是香客络绎不绝。这件事引起了公安局的注意,还以为是敌特在搞破坏活动,最后以搞封建迷信抓了几个神婆,捣毁了搭建的棚子,那匹示现神迹的红绸自然不能幸免。自此以后,祖师殿就是一片瓦砾,行人侧目而视了。

  益哥说,可怕的,并不是祖师殿的那堆废墟,而是在这堆瓦砾处的古道下面,有两座小“房子”,一大一小,用砖砌的,规模要比土地堂大些。没有门窗,盖着小青瓦,无人看管也无人过问,孤零零的。到了六十年代,椽子朽烂,里面却露出几口阴森森的棺木,架空在几张条櫈上。大的两口,小的一口,是看着就慢慢朽塌的,烂了也无人照管。益哥说,再胆大的小孩子经过那里时,都要远远地望着小跑而过,却又不敢走近瞧个究竟。他对此事记忆犹新,并留下一个抹不去的谜团。

  第二天,磨子在google高清地图上,找了那个神秘的地方,缠着益哥东问西问,想问个具体位置。益哥说,干脆今天下午就陪你去实地看看,应该还有遗迹的。下午去了,具体的位置,已经荒草丛生了,空的地方栽了几株桔树,其实就是在磨子前几次莫名其妙地止步不前的地方。两个人沿着古道爬上“望石岩”,又下来经过那里,谁都没有提议下去看个究竟。

  回到井水湾后,终于问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谈到这个话题。老人说,是有这回事,就在现在祖师殿的转角处。小时候他也见过,在古道下面,站在路上就可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寿器,那可是装了死人的。听他父亲说,有一位是民国时的“师长夫人”,哪时的事,他也不知道,也没过细问。六十年代,那两栋小“房子”就全部塌毁了,“还是我挖掉的。”

  井水湾里还有一位生产队长,八十多岁的人,精神很好,一只眼精光发亮,另一只却暗淡浑浊,露着一点白。益哥与他谈话时,磨子听着听着就被那一点白所吸引,等磨子回过神来,才发现那只好眼正盯着他,弄得磨子一惊,就问:“是什么时候的事?”老队长说:“抗日时,飞机炸死的。”是什么人物,他说不知道,但“肯定是有钱的外乡人,那砖砌的房子是临时的寄葬地,权当遮风避雨,再等待时机成熟,移回老家下葬。”

  这使磨子想起了浦市的上方寺。上方寺又称上庵,以前在上方寺的后面,有一座“枯骨堂”。“枯骨堂”是由外来的客民修建的,因为各种原因死于浦市的外地人,不能立即扶柩回籍,又不愿葬身异地,亲人或者同乡只好将棺木寄存于上方寺。有记载,“枯骨堂”内无佛像菩萨,阴森可怖,门也只有两扇,侧门供灵柩出入,正门则是供寺里僧人祭奠亡魂之用。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死后要入祖坟地。这里的两座小“房子”,应该与浦市的“枯骨堂”一样,大概就是书面上的“厝房”了。厝房又称浮厝、暂厝,是指把棺材停放待葬的场地。因棺木不能沾土,所以都架空着。

  这是什么年代发生的事呢?据史料记载,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国民政府海军陆战队第一旅驻辰溪,旅长是林秉周。同年的四月九日(农历八月初三),辰溪县城遭受到日机轰炸,是最为惨重的一次。现在影剧院的位置,以前叫“晓园”,园内有个防空洞,防空洞的出入口被炸塌,躲在里面的海军机关一百一十余名妇女和儿童全部窒息死亡……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那位不知姓名的“师长夫人”,以及另外的两个无名氏,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这次轰炸事件中丧的生。因为抗战,因为故乡的沦陷,又因为抗战胜利后的内战,小小“厝房”中的十年等待和期盼,盼来的却是改朝换代。又是十年的暴露和朽烂,最终难逃被“挖掉”的命运!千山阻隔,万水觅渡,但愿他们,在被铲平抹去时,已经魂归故里!

  【编辑 米承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