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生日
来源:寺前小学教师    作者:张清贵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13-05-15 10:48:36

  今年四月二十日是我人生步入六十岁的寿诞之日。长子几次向我提出,“到时一定要在县城某酒楼为我热闹一番”,但屡屡被我拒绝。

  生日的前天晚上,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私下里与怀化几位诗友,乘上了昆明至济南的492次列车悄然北上了,准备前去山东进行写作考察。上车之后,我给家里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明天我的生日准备在列车上度过,望家人不要为我再浪费。电话那一头顿时传来了全家人的惋惜声,并送上了他们的祝福。

  说来事情也真是巧合。当列车行驶到江西萍乡时,车厢里传来了播音员的声音:“旅客们,下午好,欢迎你们乘坐本次列车。今天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这是一种缘份。说不定今天会是哪位旅客的生日。让我们为他的生日祝福吧!”接下来,一曲婉转动听的“今天是我的生日……”的悠扬歌曲声回荡在车厢里。我被这种上天赐予的巧合与缘份感到十分欣慰。

  车厢内,旅客们谈笑风生。各种笑脸,面面相视,和谐的气氛始终洋溢在车厢里。车厢外,一片片农田,一座座村庄,迎面扑来。瞬间又消逝在车后。列车时儿穿过隧道,时儿跨过河流。我的心随着车轮地飞滚和气笛地长鸣,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唱祖国》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来。我的视线使劲地透过窗外,贪婪地目读着祖国的壮丽山河。约莫五时许,服务员推着小车给旅客们送晚餐来了。我的两位同伴正欲买餐,我急忙上前制止,且慢,等会儿我们三人到列车餐厅去吃好了。

  随后,我们来到列车的餐厅里。服务员拿着菜谱向着我们走了过来,“同志,您们吃些什么?”我接过菜谱点了一份“瘦肉炒辣椒”“一份红烧肉”、“一碟花生米”和“一碗紫菜汤”等四道家常菜,还点了三瓶啤酒,共计人民币148元。点完菜后,大家竟争着付款,谁也不让谁。最后,他俩拗不过我,被我付了款。

  我们落坐10分钟后,服务员就将热气腾腾的四道菜送到餐桌上。我们慢慢地品尝着每道菜的滋味,大家相互敬酒,开怀畅饮,兴致尚高。喝了一会,两位诗友要我吟诗一首,以助酒兴。“不要戏弄于我,好吗?在这种场合想出我的洋相是吗?”我腼腆地说。他们纠缠着不放,“老张,今天你如不吟也罢,那就喝酒三坏”。我再三推辞都不及于事。看来我是无法回避了。我想反正是为了好玩,助助兴也好。于是我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寿宴简朴滋味香,六旬生日话夕阳,气笛声吹江南地,车轮响报路程长”。“什么!今天是你六十岁生日?好诗,好诗。为什么你不早点告诉我们?老张你这人真是。既然是你生日,我们更应敬你一杯。”“祝你生日快乐,万事如意”二位诗友异口同声地高举着酒杯恭敬的站在我的对面,一饮而尽。相邻的几桌旅客也向我投来了祝福的目光。坐在我左边的一位当兵的小伙子站起来了“大爷,祝您生日快乐”,坐在我前桌的中年汉子顿时也转过身来,十分和气地说:“大伯祝您健康长寿!”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小侄也彬彬有礼的向我致意。餐厅里的气氛又浓厚了许多。我被这群素不相识的旅客和两位诗友弄得不亦乐乎,真不好意思。

  我没想到,今天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过上了一个极不寻常的生日,体会了社会的各种人情味。一顿特殊的“生日宴”,仅消费148元,没有浪费一点残菜剩饭,同时也为家里节约了不少的生日开支。今天,我觉得比在任何餐馆、酒楼里渡过名存实亡的生日有意义多了。

  生日,人人皆有。人们对自己的生日也铭记在心。但大凡都忽略了它的意义所在,只是一味地追求炫耀。近年来,一些儿女为父母的生日、聚众祝贺,大肆挥霍;小孩满周岁,亲戚朋友也“红包”光临 。这已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对此,我始终心怀异议。当然,老年人的寿诞喜庆,直系亲属前来祝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一种美德和习俗,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可诸不知,现在的人们,凡父母生日不加鉴别的,不管亲不亲,只要与自己友好的,一味社会化。我认为这种举动实际上已经淡化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情味。

  众所周知,为父母举办寿宴者至少隐含着三种观念:其一,借此机会收回人情款;其二,比气魄,争面子,炫耀自己的为人;再次,就是违心的孝敬父母而已。

  前个月我收到同事发来的请柬,说他母亲八十大寿,欢迎我前去光临。届时,我驱车赶到贵府。下了车,投入我眼帘的是:各种品牌的小车停满村前公路200米远的地方,山野里鞭炮声振聋发聩、不绝于耳,音乐队南腔北调,围观者捧腹大笑,四十多桌坐上客觥筹交错,场面十分壮观。入席的人们有的互相敬酒,谈笑风生,个个和颜悦色,有的横着脖子涨红了脸,胡言乱语,无话不说。小小山寨被鞭炮的轰炸声和人声鼎沸所充斥着。可奇怪的是始终未见老寿星的身影。何其原因:原来这位母亲双目失明,多年住在二儿子家里。离今天吃寿酒的大儿子家相距几栋民房。由于今天三兄弟忙碌接情待物,一时忘记了自己老母亲今日为大之事。

  饭后,一位村嫂路过这位老人门前,问曰:“李婆婆,您老人家吃饭了吗?”对曰:“没有吃,今天那边放了一天的爆竹。院子里是谁做好事?”村嫂说:“您忘了,今天是您老人家生日呢?!”李婆婆似懂非懂的说:“啊,今天是我的生日……”聪明的村嫂不好再往下接话了。

  听了她们的对话,我也驻足片刻。李婆婆门框上的一幅寿联顿时映入了我的眼帘。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披:“健康长寿”。

  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思考着一个使我发自内心呐喊的问题:这位八旬老人的寿宴如此丰盛,场景无比壮观。贺寿的人们个个填饱了肚子后纷纷拂袖而去。而八旬老寿星却在他们快要散席的时候还空着肚子,十分沮丧地坐在寒舍前无人问津。这幅寿联我不敢再目睹。只觉得它贴在那里似乎有些不太合适了……。

  三个孝儿为母祝寿换来的是什么?意义又何在?不言而喻。说穿了,就是他们分别收回了人情款,胀满了自己的腰包。倘若再作深刻地分析,那就是他们在今天理直气壮的向乡亲们宣布:“从小养他们,爱他们,疼他们的老母亲今天还能勉强的活在人间,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意义了”。

  今天,我的生日与这位李婆婆相比。虽说没有壮观的场景,没有丰盛的宴席,但我比她过的充实多了。李婆婆空着肚子,遥望南天,生日宴名存实亡。而我的生日,却能坐在列车上,欣然目睹着祖国的壮丽河山,饱福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李婆婆生日宴上万元的开销,她自己却可能连早饭都还未吃上;而我的生日只花148元钱,竟“饱尝”了祖国各地的人情味。两厢相比,我受益匪浅,其乐无穷。

  生日,我们都把它当成是自己神圣的日子。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世界观。李婆婆是无辜的,不过社会上确实有些老年人想炫耀自己一番,到头来,大多只落得个虚名,又有何意义呢?。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父母老人举办生日宴,儿女们是出于孝敬?或是为了收回人情款?又或成为伺机敛财的机会?这是我们作儿女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我反对为父母过生日邀请贺寿人员的社会化,而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却仍在蔓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腐败现象,我们应该坚决遏止,不再为生日加上别的“光环”!

  责编: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