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水河为沅水支流,源自贵州,流经铜仁、麻阳,蜿蜒1000余里,在辰溪汇入沅江。其中麻阳以上段称锦江,以下叫辰水。辰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们生活相对较为富庶。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辰河龙舟便是其一。
辰河龙舟,不仅赛速度,而且赛武术,有真刀真枪的武术搏杀!以石马湾最为典型。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十八日,石马湾、王安坪、桥头三乡十三村三十余条龙舟汇集石马湾,展开速度与武术的较量。一时江面战鼓隆隆,吼声震天,爆发出撼天的热情!三乡几十村的村民携家带口,云集两岸,或买卖,或相亲,或恋爱,或亲友聚会,比赛一开始则为本地或本族龙船跺脚呐喊,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在参与,场面非常壮观!
辰河龙舟有一定的规矩。船一入场先行绕潭一周,称为拜潭。先入者要前往迎候。走时一样,后走者相送。入潭后即可参加比赛,或“抢旗”,或“赛长江”,或“掐龙船”。
“抢旗”和“赛长江”都是速度比赛,前者比爆发力,后者更比耐力。“抢旗”就是岸上游人谁有了喜事或者不幸的事,为祈求平安、幸福,就自发花上几十小钱,做几标小红旗,买几包不是很高级的香烟和若干瓜果点心,在有沙滩的岸边插好旗,放好香烟瓜果,点一挂鞭炮算通知江上龙舟。听到鞭炮,江上龙舟便一字排开,由船头大汉互相抓住船头,然后一声令下,擂鼓奋力向岸上红旗进发!不等龙船靠岸,各船身手敏捷者便一跳飞跃上岸,在鞭炮声和战鼓声中奔向红旗。在沙滩奔跑过程中,按规矩允许推、拉、抱、摔。因此各船常前仆后继,几条船甚至几十号船百十号水手于沙滩扭作一团,场面甚为壮观。但是一旦红旗到手即为胜利,所有争斗即行停止。由于比赛激烈,常常是你抢到旗,我抢到烟,另外的抢到瓜果点心。无论抢到什么,该船会立即擂鼓呐喊,庆祝胜利。然后分烟散糖,将旗挂于桅杆,视为本船荣耀。赛毕,齐以桡扬水至丈余,大声吆喝着轰轰烈烈离岸而去,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洋洋得意。
所谓“赛长江”,是长距离的对抗赛,各船相邀而行。有时一赛则几公里,直赛至对手认输为止。常有人神志不清,抽筋休克,不能不让你敬佩其为荣誉而战的精神。
辰河龙舟最重要的赛事是“掐龙船”。 “掐龙船”纯粹是武术肉搏的个人搏杀。辰河龙舟船头船体都比较宽,每个船头躺一彪形大汉,鼓舱则坐着4位。这些人个个身手不凡,是专门肉搏斗武的武士。他们一般是竖桡危坐,透露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之气。一遇战事,便视荣誉为生命,使尽平生所学,全力去夺取胜利。
船在行进中相遇如有人用手抓住了你的船帮,则是向你挑战。你必须以全力拔掉对方紧抓住你船帮的手,如果不能拔掉,则先输了一个回合。然后,双方准备正式开战。攻击的部位则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船头的搏杀一般只限于掐脖子,鼓舱以下的主要用指甲抓胸和擒手臂。攻击脖子以上腰带以下部位和使用拳击为犯规,犯规则很丢面子。找到对手后,双方脱掉背心,扎好腰带,以河水湿胸,本船伙伴则抓住腰带两头,一场恶战便正式开始。船头的搏击以掐住对方喉咙且不能挣脱为赢。常有败者被掐得口吐白沫甚至口吐鲜血而拒不认输,令岸上观众惊叹不已!失败的一方摇手认输,胜利方立即停止攻击,船上击鼓呐喊,以桡击水,欢呼胜利。鼓舱以下的战斗又有所不同,攻击的目的是将对方擒入自己的船中为最胜,抛入水中为次胜,战至对方负伤认输又次之。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勇士们的指甲都经过三个月以上的保留,且泡以桐油继之火烤,临战又加以修剪,10个指头无异于10把尖刀!由于是定位作战,按规定屁股不能离地,所以双方快手如电,不出几招,胸膛便皮开肉绽,伤痕累累!直战至一方被擒或者精疲力竭摇手认输为止。胜利的一方照旧是一番欢呼庆祝。往年的常胜将军称为“盖潭”。“盖潭”者的卫冕战就更加激烈刺激,因为“盖潭”者之战就是英雄豪杰之争。
令人佩服的是,伤者在自己鲜血直淌的伤口上抹一把河水,仍谈笑风生,神态自若。大约是纯净的辰河水洗净了指甲,从未听说有破伤风和发炎什么的,以至老人们传说因为有龙神保佑。这个季节,再胆小、再厉害的女人也不能阻止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掐龙船”。也常有郎舅、翁婿对战,各为其主,戏称“划过龙船再认亲”。
年复一年,辰河江面上年年上演着这样的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宋人季裕《鸡肋编》载:“湖北以五月望日谓之大端午,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各雇一人凶悍者于船前执旗,身挂楮钱,或争驶殴击,有至死者,则此人甘斗杀之刑。故官司特加禁焉。”悠悠辰河,秉承古风,辰河龙舟以其非常好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堪称珍贵的人文景观。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宗族间的恩恩怨怨,辰河龙舟已经有10多年没有绽放光彩了。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五溪大地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加以组织管理,应该可以为现在的经济建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