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林泉得自间,高风千古有谁攀。
行人犹识先生处,古墓荒祠白石间。
清宪副沈庆的七绝诗,告诉我们辰溪有座善卷祠和善卷墓,指出它的地址和方位。善卷何许人也?清光绪年间《广湖南考古略》,就介绍了善卷:“善卷古贤人,尧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让卷,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德。予何天下为哉?遂入深山莫知处。”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善卷是尧舜禅让时期的大贤人,不接受禅让而隐居。清雍正年间,辰溪著名进士曾任陕西省省志编修的唐效尧,立志效仿唐尧,并钦佩善卷,故也撰文赞叹这位古贤人。
远古时期,尧舜禅让,一向被视为亘古美谈。相传,善卷不接受禅让,决定隐居。他经长途跋涉,曾在常德汪渚生活(全国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德山),又在沅陵小住后,尔后来到辰溪。他见辰溪对河大酉山(又名九峰岭),林木森然,又处高岸深谷,便遁于山中,过着自劳自食非常有趣的生活,后善卷病终,也葬于此山。善卷这位高风亮节的隐君子,虽未登帝位,在历史上没有特殊的作为,但却以六根除净的仙风道骨,惊天地泣鬼神,被历代高人吉士,贤达俊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谓中华道德始祖。
善卷祠和善卷墓在县城对河大酉山临沅江的“龟背”。大酉山下有著名的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的二十六华妙洞天,明尚书湛若水在经过辰溪,游大酉山妙华洞时,曾作《妙华洞铭》,明代王阳明、满朝荐,也作游大酉山诗。这几位著名的儒学大师,能为妙华洞作铭、作诗,可见此洞的品位之高,小酉是无法与之相比较。唐代名道杜光庭编录的《洞地福地岳渎名山记》,他把大酉华妙洞天就定位在此。古时大酉,密布古松,杂以杉枫,葱翠蓊郁,四季常青,春秋佳日,景色宜人。大酉山自古就有“酉山耸翠”之美称,为辰溪县古八景之一。古志载,中唐时期辰溪幼童瞿柏庭,戏跃瞿童井,于大酉洞出,依善卷祠修道,大酉善卷祠又为瞿童登仙处。后瞿童在桃花源登仙,晚唐时期一些著名诗人,也为此作诗。
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辰阳,曾登山祭祀善卷。这不仅仅是传说,在他的作品中也可得到印证。“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他在《离骚》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参拜善卷墓,表白自己有纯洁高尚的品质;有为正直而死的勇气,他似乎感受到古代贤人善卷对他的赞许。后人曾在大酉临沅江处之丹山,修屈子亭,以示纪念。相传诸葛亮平蛮,到辰溪时为师驻大酉山,曾参拜善卷墓,修善卷祠。正史虽没有记载,但野史却流传千余年。中唐大诗人,官居礼部尚书的刘禹锡,他的作品有不少通过怀古咏物,揭露政治黑暗,同情人民疾苦。他被贬时曾到过辰溪,并登大酉善卷祠,参拜大贤善卷先生,作《游善卷祠》诗,诗云:“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从已治,我亦安林薮。道为自然福,名是无穷寿。仙缘在此山,赞者常回首。”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太仆寺少卿满朝荐、湖广副使曾鼎……都先后到辰溪拜善卷。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重阳节,当时西迁辰溪的湖大校长胡庶华,暨教授数人,在马公武先生陪同下,登大酉,参拜善卷墓。历代文人墨客,游大酉拜善卷,留下千古名篇。县人对善卷祠墓以及其文化底蕴知之甚少,这是一大憾事。据报刊介绍,沅陵小酉山已新修善卷堂,而辰溪大酉山的善卷祠墓,却被人们遗忘。
清道光元年(1821),《辰溪县志》载:“对河大酉山善卷祠,祀唐虞高士善。”清乾隆间《辰州府志》载:“善卷先生墓在大酉山九峰岭,宋祥符间,敕禁樵采。相传有人窃发其冢,铁厚尺许,天气昏晦,雷雨交作,遂莫敢犯。”因大酉山有善卷祠墓,又是道教著名洞天,北宋真宗赵恒,尊崇善卷,尊崇道教,对大酉山禅封,是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善卷祠虽已毁;善卷墓早被掘,但到现在仍留有废墟,这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并非县人杜撰神话故事。辰溪善卷祠和善卷墓是历史形成的,决非凭空胡编,人们不会忘记历史遗产,在2009年,怀化市老干部迎春座谈会上,一位辰溪籍的副市级退休干部,就发表了修耸善卷墓,重建善卷祠,开发大酉山的建议。他的建议已引起中共辰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写出可行性论证。深信,总有一天,善卷祠墓将会在大酉山重现。
冰肌雪骨,兰心蕙性的善卷先生。他清高几近不食人间烟火,这与当代人的追求判若云泥。善卷视王位如草芥,观名利如浮云,重操守如泰山,谨修身以自洁,历史上称善卷为古贤人,是恰如其分的。倘若善卷再世,面对目前物化浮嚣之气,一定会耳不杂听,目不鹜,从他身上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善卷的隐居与尧舜的禅让,都是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千秋留芳。古代贤人,他们的身上氤氲着古老的华夏文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座标。
现在大部分人,宁愿相信古老的土地里埋葬过野蛮与荒唐,却不愿从曾给祖槐以充足水脉和养分的厚厚土层里,去筛选文明的因子。然而,古老的华夏文明,永远含纳着不泯的青春。大酉山不仅是道教名山,也是历史名山,文化名山。清乾隆年间,县人就在大酉山下建大酉书院,集聚全县优秀的童生在此习文深造;民国期间,马公武先生就在大酉临沅江处,创建楚屏中学,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其中梅树甚多。梅花盛开之时,大酉山别有风景,因而称为梅花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西山曾设县立第二中学和辰溪师范、第一职业中学,文化教育延续百多年时间。
2003年10月,笔者陪同省考古专家到大酉考古。一到山上,凭直觉专家就知道,此山文化含量很深、很重,有古可考。我相信县人中,以及县外关心辰溪古文化的有识之士,能够识宝,能够认识善卷祠墓的文化品位,进而引资、筹资,重修善卷祠,以及屈子亭、诸葛亭、文昌阁;修葺善卷墓,恢复梅花村,建成大酉森林公园。千古名山,它将会是辰溪县和怀化市旅游新绽放的一朵奇葩。尘封的历史文化,可以开发,胜景可以恢复,正如俗话所说:“雁飞旧道,燕恋故巢。”如果善卷祠墓再现,将会是辰溪的一个亮点,大酉山的文化品位,将会闪耀光芒,将会吸引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