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溪新闻网>旅游文化>文艺创作>正文
真情讲述:“自考”圆我大学梦
来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作者:熊开武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09-11-01 00:00:00

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差不多与祖国一同走过,要赞美祖国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我这个出生在1953年、当年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最感谢的是国家在八十年代开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我是在1965年进初中的,正当我满怀诸多理想向大学殿堂迈步时,那场十年之久的“革命风暴”吹灭了我的梦想。荒唐的岁月,我干着“革命造反”的荒唐事,紧接着的“上山下乡”又使我坠入长达十年之久的炼狱生活,身心备受煎熬。尽管1977年的恢复高考使我心动,但我却因自己连小学加在一起总共才5年半的学历而羞愧、胆怯,还因父亲的“黄埔军校”历史“问题”,使我无论在农村或工厂,但命运之神总是离我远远地,什么“工农兵上大学”“保送”“推荐”“委培”之类的读书机会,都与我绝缘。当时,我已在县氮肥厂当工人,结婚并生女,那逐渐萎缩的大学梦已经荡然无存了。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十年代,春回大地,百废待兴。1984年下半年,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开考,这好像是党和国家特意为我开辟的一条通往大学之路啊!尽管这种考试是一座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缺少教材、没有老师的大学,更多的困难是我们这种考生不光是年龄偏大、为父为母、精力不济,最为严重的是缺少足够的时间,必须一边工作劳动一边读书。
  尽管这条求学之路遍布荆棘,困难重重,难于攀登。当厂办主任通知我后,我二话不说,马上找人代班,自己跑到县教育局自考办报了名——这可是圆我大学梦的唯一之路啊,我怎能不珍惜!
  因我从读小学起语文成绩就不错,后来又喜爱文学,我就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阶段考程。当时这种考试是每年考两次,一次在四月份一次在十月份;有十门课程,每次考两门课,分五次共两年半考完。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才算及格,全部合格后即可毕业并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说来好像容易,但考起来却是不容乐观,当我买回首次考试的《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两本教科书打开一看,我就傻眼了——这么深奥的东西,我几乎看不懂!那《文艺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原理、观点,还有《现代汉语》中的拼音、词组、语法等等,真够我这个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去啃了。当时,厂里实行三班倒,八个小时都要面对熊熊炉火。而且,这种学习要齐头并进、时间分配均匀、安排科学,两门课必须同时及格。若有一门不及格,另一门纵然是99分,那也是浪费精力,白学半年还得补考(有的人曾经拿到9门单科合格证,但有一门不及格而终身不得毕业)。
  但我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了。于是我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无论是在隆隆机声、熊熊烈火的劳动间隙,还是古人所说“三余”“三上”,我都手捧书卷死记硬背,甚至做笔记抄重点几乎把教科书抄了一遍,终于在第一轮考试中,两门都考了62分,我也在学习中获得了求知的无穷乐趣。
  首轮拼搏过两门,于是我充满信心更加勤奋,又一口气冲过后面的四轮大关。在1987年底,拿到由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和湖南师范大学联合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由于我们单科成绩平均73分,总分在怀化地区首届十名同专业的毕业生中名列第一(参考者有三千余人),我不仅获得了辰溪县委、县政府颁发的自考“先进学员”奖状,还获得怀化地区专署颁发的“勤学奖”,后来还作为新闻人物登上了《怀化报》。
  记得在县里隆重举行的首届自学考试毕业典礼中,我作为毕业生优秀代表发了言,当时的县委副书记谢世祥同志听了我克服种种困难刻苦学习的事迹后,骤来诗兴赞扬自学考试这一新兴的教育形式:“成才之路本宽广,自学考试数一桩,艰苦奋斗巧安排,四化建设有栋樑”。也是在这位可敬的领导的关怀下,我的命运奇迹般发生改变,入党、转干,不久我又扔掉了铲子把把走进了政府大院,成为一名劳动人事部门的干部。记得当时颇有一点“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豪。
  从1988年起,我在劳动就业工作岗位上从办公室主任干到副经理再干到党支部书记,虽然所学的专业与业务不完全相符,但我用所学的中文知识完成了县劳动局三次修编县志的重要任务,还每年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湖南日报》《怀化日报》等报刊,报道我县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因而很受领导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由于劳动工作是面对企业的,所以我经常会碰到那些辛苦了一辈子的工友们,每次见面他们都说我是氮肥厂的一颗“亮天星子”。我想,这都是自学考试带给我的机遇和福祉,虽然自己奋力拼搏取得了成绩,但没有党的关怀,那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