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酉山
来源:本站 作者:向宏庆 编辑:陈仕国 时间:2009-11-01 00:00:00
座落在沅水河畔的大酉山
大酉山,位于辰溪县辰阳古城的南面,地处辰水之畔,沅水南岸。大酉山绵延数十里,危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壑纵横。远望去,形似一幅生动逼真的八卦太极图画。自三皇以来,因伏羲、善卷和张果老的传说,更增添了大酉山的神秘与无穷魅力;因后人的仰慕与崇拜,在大酉山先后修建了善卷墓、善卷祠、祭坛和张果老炼丹池等人文景观;因后人的神往,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经此丹山埠头,或慕名上山祭拜,或瞻观丹山美景和沅水风光,触景生情,诗兴大发,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牛年新春,春光融融。近日,辰溪县文物普查队员一行四人沐着春光,在老同志的带领下,风尘仆仆地来到大酉山实地考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大酉山是一座以德感人的文化名山
相传4000多年前,在沅水东南枉渚河口的一座大山上(今常德德山)隐居一位儒雅之士,叫善卷。尧南巡洞庭苍梧时,曾上山拜问善卷先生许多治理天下的大事。先生的侃侃而谈,令尧非常感动与佩服,遂拜善卷为师。尧老了,将位让于舜。舜知善卷为尧之师,欲将位禅让于善卷,善卷婉拒,并从此藏入深山过着归隐生活,直至仙逝。史料记载:“善卷,枉渚人,帝尧南巡时拜善卷为师,形为一代贤君。尧死后传位于舜,因善卷为尧之师,故欲让贤于善卷,善卷不受。”《广湖南考古略》载:“善卷古贤人,尧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让善卷。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德。予何以天下为哉?’遂入深山莫知其处。”
善卷终老仙逝后葬于大酉山。后人非常推崇善卷“厚德载人”的品行,于是修建了善卷墓、善卷祠和祭坛。《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载:“陶唐善卷墓在辰溪县大酉之九峰岭。”《辰溪县志·卷五·山川》载:“虞时,善卷隐大酉山……今善卷墓、善卷祠之遗址皆在大酉山之九峰岭。”清道光版《辰溪县志》载:“早在唐大历年间,就有善卷祠祭祀善卷。”“唐著名道仙辰阳人瞿柏庭曾在大酉山上依善卷祠修道。”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文学家、哲学家和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中途改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途经辰溪慕名上山祭拜善卷墓和善卷祠。想到岁月悠悠,人杰地灵的大酉山,诗人有感而发,韵叹:“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从己治,我已安林薮。道为自然福,名是无穷寿。仙缘在此山,赞者常回首。”的一首《游辰溪善卷祠》的五言律诗琅琅上口。
基于大酉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信奉道教的北宋真宗帝曾游历于此并禅封大酉山。《太平广记》载:大酉洞列为“天下道教三十六洞之第二十六洞,号妙华洞。”又见《图书集成·艺文二三四之王世隆酉阳记》载:“大酉山朗道书第二十六,大酉华妙洞天。”封禅难却心愿,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皇帝下诏拨银重修善卷祠。
大酉山为三皇之首伏羲的出生地
伏羲,即伏羲氏苗蛮部落首领。相传他是雷神之子,一副龙像。《春秋合成图》载:“庖羲氏,蛇首人身。”有《帝王世纪》云:“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又见《竹书统笺》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浦,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又有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太皞庖羲氏(伏羲)……母曰华胥,生庖牺于成纪。”成纪,即辰溪之音谬。(见《怀化社会科学·2007年第一期总第五期·阳国胜撰·神农氏族的户籍档案》。)
大酉山为周穆王陵的所在地
相传,大酉山首开西周穆王在大酉山的二酉洞中藏书之先河。穆天子死后,葬于辰溪大酉山。《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载:“周穆王陵在辰溪县钟鼓山。”钟鼓山,系大酉山主峰,俗称“羊牯垴”。状若大钟鼎立,故又名‘钟山’,昔穆王藏书于城南大酉洞内,山崖壁立万仞,临江鼎立如鼓,故而又名‘鼓山’(今龟山)。”此二山合称“钟鼓山”。山中有洞,名钟鼓洞。见《通志·卷十二》载:“钟鼓洞在县南,龟山石壁峭立,入数十步,二石悬焉,扣之作钟鼓声。”洞内有明代哲学家、礼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的石刻题咏:“见说水南多异迹,岸头时有钟鼓声。”
在周穆王陵钟鼓山的四周,有大酉山九峰鼎立。九峰中世传有九穴,穴中藏有西周穆王的国史文书,古又称“九丘”。见《唐孔颖达疏引·尚书志》载:“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皆聚此书也。”又见《辰溪县志·卷之三十四·明太仆满朝荐·丙寅春遍游大酉洞》云:“纵横玉荀积三岛,宛委烟衢徹九丘。”文化名山,由此可见一斑。
大酉山为秦时“焚书坑儒”的藏书地
秦博士伏胜,避秦庭“焚书坑儒”而不远千里将书藏于大酉山的二酉洞(大酉洞、小酉洞)中。《辰溪县志》载:“大酉洞去邑治里许。在龟山南。旧传有七十五石室,琴案棋局,石床丹墀具焉,盖仙灵之宅也。”见《辰溪旧志·古八景》云:“昔秦人藏书室。”为此,大酉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在当地八旬老人的指引下,我们对照辰溪明清志地图较顺利地找到了大酉洞古遗址。
大酉山为著名的道教圣地
龟山为张果炼丹修道的古遗址。张果又名张果老,唐龙标县(今黔阳县)人,出身于一个以放排撑船为生的贫寒家庭。其父死后,他随母寄住于龙标重阳溪村,是传说中的“八道仙之一。”
张果老心地善良,以孝著名,他做事执着,悟性极高。传说他遵循仙翁指点,潜心在辰阳龟山大酉洞内炼丹修道。由于痴迷与执着,历行数年寒来暑往,他终于修成正果。《辞海》载:“唐玄宗时,召张果至京师,演示种种法术,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辰州府志》载:“丹山在南门外西,辰、沅交汇处,壁立万仞。上有庵,窗棂映水,山碧风清,顶有果老丹池。”《辰溪县志·山川卷五》云:“唐时,张果老隐大酉山曾炼丹药于此地,今炼丹池在丹山头,故又名丹山。”
大酉观位于大酉山麓,为我县著名的道教场所。大酉观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嘉庆一统志》载:“大酉观在县南大酉山下,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曹行健重建。”“国朝乾隆间邑人重修。”因历史悠久,建筑工艺精细、考究,历为过境官吏和文人墨客必游之地,于1983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辰溪古八景之一。
丹山摩崖石刻是大酉山厚重历史文化遗存的见证
“丹山摩崖石刻”地处辰溪县城对面的沅水河畔,交通便捷,人气旺盛。整个悬崖石壁垂直于河面,10多幅石刻诗文分布于悬崖绝壁的半壁上。诗文内容有描摹古辰阳奇山异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钟鼓洞及沅水风光的,有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诗文作者有中唐诗人、文学家、礼部尚书刘禹锡,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御史薛瑄,文学家何景明,哲学家、兵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礼部尚书谌若水,左都御史邹元标,将军邓子龙,明太仆寺卿满朝荐,明嘉靖辰州郡守徐珊,清代湖广总督林则徐,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和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等三十多人。丹山摩崖石刻群的人文景观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亘古未有。
屈子亭为大酉山的文化品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千多年前的屈子大夫三过辰溪,在第一次放逐进湘入沅,过苍梧(今常德)入溆水,途经辰溪古辰阳时,听到大酉山的神秘传奇,他不想走了。《楚辞·离骚》载:“饮余马于咸池(注:今潭湾属地)兮,总余辔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第二次入沅时,屈原早就做好停留辰溪,祭拜善卷的行程安排。《楚辞·九章·涉江》云:“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龟山、钟山、鼓山和九峰岭统称大酉山。从东往西,远望大酉山,外形酷似一座蠢蠢欲动的乌龟,头(今龟山)已伸入江中,背脊驼着善卷(善卷墓遗址所在地)悠哉悠哉地跳入江中,奔入东海。屈老夫子看到形似神聚的大酉山,脱口而出:“鳌载山抃。”可见诗人的想象力何等丰富。正因为屈夫子先生的足迹遍布了大酉山,后人便在屈原小憩处建一“屈子亭”以示纪念。
大酉山抗日烈士陵园为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六月,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灭我中华,发动了侵占湘西的“雪峰山战役。”中国守军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汤恩伯)和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等将士在雪峰山区筑成铜墙铁壁,狙击日寇进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战斗历时两月余,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全面胜利,加快了日寇无条件投降的步伐。抗战将士的殷殷热血染红了雪峰山冈,150多名重症伤员在潭湾镇对面枣子林的国民党陆军九五野战医院医治无效而安葬于风光旖旎的大酉山烈士陵园之中。
在大酉山上,从上午十点转悠到下午五点,尽管汗流浃背,尽管身心疲惫,但大家毫无倦意。重大发现的不时惊叹声令同仁兴奋不已,精神倍增。
大酉山令多少人为之陶醉的名山啊!